学区之变,难道成了无解的难题?
西湖区人大代表、杭州第十五中学校长计国勇有个提议:能否每年在入学前半年或者更早,公布一个学区人口动态监控数据,包括每个学校的容纳量(班额和计划招生人数),以及入学预测数(一表生、二表生大概有多少),可以让家长们提前测算入学比例,调整入学对策,而不是每年到了报名时候,亡羊补牢。
动态发布学区内适龄入学人口,在操作上难不难?昨天记者走访了派出所。玉泉派出所一位警察说,只是调查数据,不难,通过系统立刻能拉出详单,但信息发布需要上级指令,目前从没有文件说可以进行发布。
而目前,个人查询某套房产里是否挂有多个户籍,可以凭相关材料查询,但查整个学区内适龄入学儿童,还不行。只有学校凭单位介绍信,可以到派出所拉出本学区内户籍适龄入学儿童信息。
“教育部门有时也不愿公布学区适龄入学人口信息,有些学生得到调剂,满足了这部分家长,另一部分又有意见,所以有时他们希望知道的人不要太多。”这位警察暗示了学校的微妙心理。
所以计国勇也说,“预知公示”需要群策群力,最理想的分工是,由区政府出面,区教育局牵头,公安局、社区各方配合。
“这样,有些家长就可以提前知道,即便买了学区房,也可能入不了学,或是被调剂,购房时会更理性。”
对此提议,有的校长持保留意见。学军小学老校长、杭州市人大代表杨一青就直言,“预知公示”还是治标不治本,“就像零择校的指挥棒下,更疯狂的学区房却是另一种‘择校移民’。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家长会择校,而是不是头疼治头,脚痛治脚。”
在他看来,“一表生”爆表,有家长热捧名校的心态,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合理分配的问题。
更危险的“副作用”的是,争抢会导致优质教育资源的衰退。采访中,热门中小学的校长们都在担忧,所谓的小班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在爆棚的新生人数面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要想破解学区尴尬,只有让优势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而不是成为某一所学校的固有资产。”杨一青很支持浙江省教育厅刚刚颁布的校长教师流动制度,“建立优秀教师的轮岗机制,让优秀的校长、教师流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同时,这种流动,也有利于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水平。”
- 学区的历史 你知道吗
- 学区变一变到底有多难 名校学区只能扩缩小万万不能
- 庆丰社区调整学区,人大代表年年替家长提议案
- 家门口学校不能上 天天横穿城市主干道“舍近就远”
- 价格节节攀高逐者年年递增 学区房,社会的三棱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