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30日讯 还有两天就开学了,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局长蒋莉正在为新学期推出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做最后的准备,“这个方案对学生关注得更细,特别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方案推出后,学生成绩报告单也会做相应的改良,教育局以后对学校的测评也要变。”
蒋莉是杭城主城区教育局中唯一一位女局长,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把杭十中变回了初中;建立“管办助评”的服务型组织体系,把工作岗位设置从原来的130个减少到112个……她的这些改革,在别人眼里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但她不嫌烦,因为她认为,教育需要理想,更需要实干。
今年上城区有件大事,城区被省教育厅作为杭州市教师流动的试点。但在爱“折腾”的蒋莉面前,教师流动并没有太大困难,因为从2008年起,上城区教师就已经开始有序流动,每年流动的老师,占教师总数的4%~5%。
蒋莉说,上城区将在今年12月底前拿出教师流动的试点方案,“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机制,现在只要根据省厅的文件,对方案做一些细化。”
相比于其他城区,上城区小学升学的压力不是太大,今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比去年增加了些,班额比原计划扩充了点,但整体很平稳。所以,蒋莉说,上城教育今后几年重点要做的是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区,其中,教育均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找到适合不同学校的
小班化模式
建教育现代化区,就要提高小班化普及率,严格控制办学规模和班额。蒋莉说,这一点上城区是有优势的。上城区有一个特色,就是小班化教学,形成了适合不同学校发展的小班化教育模式。
细数这些年的布局调整,上城区已经撤并了十多所学校。三年前,杭十中走出了恢复初中办学的第一步,今年最后一批高中生毕业了,新学期开始,学校已经完全变成了一所初中。蒋莉说,当时走出这一步时,社会压力很大,反对声也很多,但从今天来看,杭十中成为一所30个班规模的初中,可以极大缓解小升初的压力。
通过一系列的布局调整,2011年~2012年,上城区小学的平均班额是35人,今年估计比去年略有上升。
把80%的公办学校办好
就实现了教育均衡
如今,上城区东南部出现了一大批品牌学校: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杭州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杭师附小钱江校区、胜利小学赞成校区、天地实验小学新校(明年投入使用)、北师大附中新校(明年3月有望投入使用),一改10年前城区教育“北强南弱”的格局。
蒋莉说,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撤并规模较小学校等方式,上城区基本实现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今年暑假,区里举行了小学“三年发展规划”总结会,有6所小学被评为“优秀”,包括了一些名气不是很大的学校,比如饮马井巷小学、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等。
蒋莉对这些学校评价很高,“比如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60%以上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但学校顺应了孩子的天性,通过足球赛等各种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来,孩子们的发展一点不比城里的孩子差。”
蒋莉说,只要把80%的公办学校办好了,就能实现教育均衡。
一群老师在一所学校待久了
肯定不利于队伍成长
今年,上城区将试点教师流动,12月底之前拿出方案。
蒋莉说,让教师流动起来,是一件好事。“一个老师在一所学校待一辈子,对老师来说,到底好不好,不好说。但如果让一群老师在一所学校一直待下去,肯定是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
从2008年起,上城区教师就开始有序流动。蒋莉说,这种流动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充分尊重老师的意愿。
“这跟学生高考填报志愿一样,老师流动到哪所学校,是自己选的,学校愿不愿意接收,也有发言权。”蒋莉说,每个老师都会对自己的流动,提前做一些规划,“不是说年限到了,就一定强制流动。我们要求每位老师在做职业规划时,心里就要盘算,我什么时候该动,动到什么样的学校去。我们要给老师一个更好的成长平台。”
去采访那天,蒋莉正在看一篇文章,叫做《名校之所以成功》,文章提到3条因素,蒋莉认为很有道理:一是选择合适的人做老师。每个人都是有特殊素质的,有些人对机器感兴趣,有些人对天体感兴趣,但要成为一名好的老师,就要对人感兴趣。
二是把合适的人训练成专业人士,要有专业水准。这个就要通过教师专业化培训来实现。
三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要持续不断为孩子的发展保持动力。
蒋莉说,人挪活,树挪死,对大部分老师来说,在一所学校待的时间长了,会产生职业倦怠,换个环境其实挺好的。教师的这种动力,可以通过流动来实现。
- 市属初中将继续实施教师交流制度 实现教育均衡
- 浙江33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查结果 浙江走在全国前列
-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越城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30万外来孩子求学浙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