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8日讯 昨日有专家直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一轮的医改,有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这样大起底的派头,虽然背景很不相同,但是都以人类共同的追求为最终目标:体现出人的价值。
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经济学家周为民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两位专家,将从经济、社会影响的角度,给大家解读: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分开启动,其伴随而来的医疗服务行业生态环境的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步的切入,对进一步改革有什么样的意义?
●乱象、暗箱变透明
长时间以药养医的状况,造成医疗领域层层乱象,甚至滋生了各种腐败。
因为药品有“油水”,所以有医药代表和医护工作者之间的“暗箱操作”。对某些医院而言,药物的功用,可能已经远远不及它的附加值——能产生多少回扣——来得重要。一张张“大方子”,塞到不知情的患者手中,加重了患者负担,也造成了大量浪费。
实施药品“零差价”,或许会让全套医疗服务价格变得更加透明。
●提升医务人员价值
周为民认为,过去,以医疗技术为基础的服务,价格偏低,这很打击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因为医疗界的乱象,使得病人不再信任医生,医患矛盾的源头正是这种不信任。
医生正常的收入,没有很好地体现他们的付出,说得通俗点,累死累活,这职业的“性价比”不够高。红包变成物质上很有必要的补给;而从病人角度来讲,送红包,也是因为家属存在隐隐的不信任——我不给你打点好,你会不会真心对待病人?
“新一轮医改,显著提高了‘人’的价值,这对医护人员,是一种很有利的激励。”范柏乃认为,这将会是一个良性循环——医生看到自己的劳动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他们接下去的目标,就是好好看病,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
“在医改推动下,患者的注意力,势必会更加集中在医生的服务质量上,医生的水平不提高,就没有病人认可,口碑难以积累,医生的绩效也不好。”
●医患关系趋暖
医疗服务的优劣,不像一般买卖商品,买卖方、社会舆论对于商品质量的评价,是相对约定俗成的。医疗服务中,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医疗改革面临复杂的医患关系问题。
“医改从供给方切入,大方向肯定是对的,会引导医患关系趋暖。”周为民认为这个改革的做法是合理的,也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的切口,“医生更加专注自己的本职工作,病人就医做出理性选择,那么医生们就做到给患者更多的问诊、沟通时间,患者得到更加多的服务,更合理的医治方案,这首先就是融洽医患关系的最重要一步。”
●这一步是起步,光靠这一改还不够
但是两位专家也同时提及,这样层层递进的改革效果,必须建立在实行有效的监管基础上,而进一步的改革,则需要更大力度地支持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范柏乃认为:“比如,政府在分门别类定出诊疗、手术等费用的增长幅度之后,是不是同时要再细一步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人工服务涨价了,服务的质量,怎么规定,怎么保证。千万不能降了药费,而让名目繁多的服务费转嫁到患者身上。”
周为民表示,医改的最终任务是解决医疗资源短缺、分配不均的情况,而加大市场化,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在没有过于苛刻的限制下进入医疗体系,不失是一条治本的解决之道。
- 湖州公立医院改革 药品"零差率"老百姓看病更实惠
- 湖州医改办有关负责人就公立医院改革回答记者提问
- 金华启动市级公立医院改革 药费便宜挂号费上调
- 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启动 今后将不赚药品一分钱
- 按不同病种收费避免多用药 宁波启动市级公立医院改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