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报集团“治水拆违大查访”采访队记者,同时作为省“三改一拆”督查组成员,从今天开始,我跟随省第27督查组蹲点温州瓯海区,督查当地“三改一拆”工作。在接下来的一周,我会用文字记录下督查过程,反映当地“三改一拆”工作的真实情况,倾听基层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
浙江在线记者张冰 5月14日发自温州瓯海
又是星期三,瓯海区雷打不动的拆违日。
和今天的天气一样,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就像疾风骤雨,席卷所有违法建筑,城中村改造、旧厂区改造等也是雷厉风行。温州作为先行者,瓯海区作为排头兵,动作开展在先,遭遇难题也在先。
尽管今天暴雨,瓯海区的拆违工作依然照常进行。督查组到瞿溪街道走访,恰好遇到当地在冒雨拆除上万平米的成片违法建筑。
据了解,这里原来是瞿溪村滩头老协菜场,违建面积总量为17000平米拆后可利用土地为10.6亩,拆除违建后,当地计划将这里建成产业疏导点,具备办公楼、农贸市场、老人协会活动室等建筑和设施,做到即拆即改。
拆违之前,这里是典型的低效用地,成片的一层建筑,没有合理规划,更没有合理利用。
按照官方解释,所谓低效用地,是指土地用途、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土地产出率、人均用地等未达到要求,仍有调整利用空间的建设用地。
今年1月,温州市正式得到省政府批准,成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试点。随着“三改一拆”的继续推进,像这样的低效用地大批浮出水面。但是,拆出来的土地如何更好、更快地利用,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瓯海区委书记厉秀珍介绍,目前瓯海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全区已经上图入库城镇低效用地共有312块、4.64万亩。他们现在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低效用地审批太慢,整个过程可能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低效土地再利用以及“三改一拆”进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低效专项报批系统尚未开启,征地有关文书和报批要求也不规范。”厉秀珍说,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目前低效用地再开发审批没办法跟上工作进度要求。他也建议,省里能够尽快启动低效土地报批系统,让基层政府能够加快低效用地再利用的步伐,也让“三改一拆”行动的成效能更快地展现。
众所周知,“三改一拆”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接下来的“硬骨头”会更加明显。记者在走访过程中,拆出来的土地如何利用,改出来的空间何时能呈现新面貌,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而低效用地开发再利用是加快改建的重要手段之一。辛苦拆违,拆出来的土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利用起来,“三改一拆”的重大意义显然会大打折扣,腾笼换鸟的效果也无法早日实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