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下旬,环境保护部将在浙江召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专题会议。即日起,本网将推出系列报道,通过采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普通公众等,介绍浙江各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做法、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浙江公众参与环保调查(一):嘉兴市民环保检查团拒"打酱油" 曾提议否决百亿产值项目
浙江公众参与环保调查(二):温州拟建全国首个公益基金专门壮大环保社团发展
浙江在线杭州9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潘杰 通讯员 裴斐) “我们可以用它来冲刷积垢的下水道,可以当洗洁精,我还用它洗过头发。”
在杭州市环保局一楼不足10平米的办公室里,环保志愿者孙毅向记者展示了3罐刚制作不久的“环保酵素”。““环保酵素”是用红糖、水及餐厨垃圾按照1:10:3的比例混合而成,经过3个月的发酵后再进行稀释、净化便可使用。
这项由杭州市环保志愿者总队最早推广的项目,目前已在市区中小学的科学课上推广。而孙毅正在牵头做的,还有一个关于生活垃圾减量的大构想。
提倡变积分奖励为积分优惠
评选垃圾减量星级示范家庭
近日,记者出身的孙毅一直奔走在杭州的各大社区,探讨推广总队的“垃圾分类”设想。与政府出台的“积分奖励“鼓励分类投放不同,孙毅的想法是做“垃圾减量”。
“垃圾分类其实大家都会,但关键是要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孙毅介绍,他正在推广的“垃圾减量”模式主要是将资源分类利用,减少垃圾入桶,把原本会被送往天子岭的垃圾截留下来。
在这一模式中,包装纸盒、啤酒瓶、饮料瓶等利用价值较大的,全部由家庭出售给废品回收人员;对于啤酒瓶盖等一些出售价值不高的物件,在楼道等处设立临时的投放点,以社会为单位回收后可制作环保雕塑等;对于油烟机废油等,不进入垃圾桶,同样也在楼道内设立汇集点,提供给推广“废油变肥皂”的环保志愿者。
环保志愿者总队还打算推出“垃圾减量星级示范家庭”的评比,并鼓励居民养成傍晚倒垃圾的习惯,减少与清运工作间的时差,降低因腐化、变质产生的异味。
目前,杭州市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给予积分奖励,根据不同类型设2-6600多分不等的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可以到超市、副食品店等兑换相应价值商品。
“现在参与分类的主要是大伯大妈,很多就是为了换积分,成了一种游戏。”孙毅认为单纯的积分奖励,很可能造成雨伞等生活物品的重复奖励,降低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影响居民热情。
他的主张是把“给”变成“省”,他在走访中发现大伯大妈对于超市逢重大节日推出的优惠活动兴趣很大,清早没开门就已经排起了长队。
“比如一桶油84块,搞活动是52块,但其实价值是一样的,我们就打算替参加减量的居民争取到长期的优惠,替他们节省生活成本。”孙毅表示,参加减量活动还能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例如参加废油收集就能享受免费清洗油烟机的服务。
中泰街道一社区先行试点
700户家庭两个月少倒20吨垃圾
今年5月发生的“中泰事件”,致使当地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紧张,公信力下滑。
恰逢其时,孙毅和杭州环保志愿者总队成为推动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主推手。
他们选择了中泰街道的新西湖小镇进行了试点,6月22日起,小区约1000户家庭中有700多户参与减量活动。截至9月初,至今已减少餐厨垃圾等产生量20多吨。
此外,总队还在东新路的闻首幼儿园推广“餐厨垃圾不出园”,餐厨垃圾实现干湿分离。其中,残余的餐厨垃圾被作为堆肥投用到校园绿化中。
除了杭州环保志愿者总队外,不少民间环保组织也加入到垃圾分类中。如“绿色浙江”就在杭州多个社区摆出“大熊猫”回收箱,专门接受居民们提供的旧衣服,广受欢迎,一个月就回收了4.12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