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浙医二院引进仿真智能型模拟人 模拟手术也可以身临其境
2016年10月28日 05:21:0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邓国芳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1.jpg

  手术团队正为SimMan动手术。 邓国芳 摄

  浙江日报杭州10月27日讯 (记者 邓国芳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10月27日12时30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中心七楼的一间手术室里,一场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手术,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可在短短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这里先后历经了两次突发危机:

  手术进行到一半时,突然,生命体征监护仪上显示,血氧饱和度从100开始不断下降,呼气末二氧化碳从33开始快速上升。这意味着,麻醉中的病人出现了紧急状况。问题出在哪里?麻醉医生赶紧听诊,核查心跳,寻找原因。

  经过3分多钟努力排查,医生们意识到,这个病人有哮喘病史和吸烟史,可能是在手术过程中,痰液堵塞住了喉咙,于是赶紧拿来吸痰装置,为病人吸出喉咙里的痰液。由此,血氧饱和度等值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然而,手术继续进行不到1分钟,手术室的一个角落里,突然又冒出烟雾,气氛紧张到极点。这时,只见主刀医生立刻变身临时指挥官,立即停止手术,拨打医院“119”;巡回护士赶紧去走廊外拿来灭火器,对准火苗喷下;大家以最快速度整理好病人的管线,在创口上盖好纱布,推着病床,离开手术室……

  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但好在,这只是一场模拟手术。不过,处理完这些应急情况,从手术室里出来的年轻主刀医师黄国飞,已是大汗淋漓。“太逼真了,我甚至都忘了,从始至终,这是一场模拟手术,而病床上躺着的,是个假人。”他说。

  黄国飞来自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这几日,他和他的团队——麻醉医师张先杰、巡回护士董梅,正在浙医二院接受为期两天的“多学科联合围手术期安全医疗模拟教学学习班”培训。27日下午,浙医二院首次启用这位“特殊的病人”,来检验学员们这几天的培训成果。

  这位“特殊的病人”,名叫SimMan,是位智能型模拟人,价值高达百万,从挪威进口,可反复使用。“伴随他的到来,我们将构建起全新的模拟手术系统,极大地改变外科医生的传统培养模式和进度。”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表示。

  就像这场培训,注重的不是个人的临床能力,而是团队间的沟通协作。作为项目牵头人,浙医二院麻醉手术部主任严敏说,以团队的力量来面对围术期的一切问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围术期的医疗安全。

  SimMan,是模拟手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在腹腔镜外科训练盒中,放置动物器官,视觉和触觉的仿真度,都可极大提高,费用却比全动物模型少得多。然而,要想从这位“病人”身上获得更多经验,就必须构建一个全域仿真的模拟手术系统。

  迎来SimMan后,浙医二院对其进行了改良升级。外科主任吴育连说,如在腹部嵌入腹腔镜训练器,能在模拟人身上做腹腔镜下的切除术;模拟手术室的配置,按照一体化手术室配备,全程高清摄像头监控,便于室外观览、回放和点评;专门有个幕后团队,为SimMan说话和感受,表达各种生命体征。

  张先杰在实施麻醉前,必须询问病人各种情况。这时,通过安装在SimMan口腔里的麦克风,幕后团队会做出回答。而这种突然发生哮喘、起痰堵塞喉咙,导致体征指标异常的状况,也是幕后团队虚拟设置的。如此,模拟手术也仿佛身临其境。

  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教授郑斌,在手术室旁的视频教学室内,认真观摩每台手术的表现和仿真病人的运用。他告诉记者,在加拿大,这种培训方式已得到广泛运用。“SimMan的出现,可剥离病人为医生成长做出的训练和牺牲。”他说。

  这背后,还关联着一个全新学科的发展——外科仿真,融合医学与工程技术,包括最新计算机技术的一门新兴学科。郑斌说,这门学科最大的目的,就是努力减少病人被作为医生的实习对象,减少病人成为医疗技能训练的模型。

  据了解,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外科医生的成长速度,预计会提升2/3。

标签: 浙医二院;仿真智能型模拟人;模拟手术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0283057433439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