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天眼系统、人海战术、建立被拐儿童档案 浙江警方为寻找失踪儿童和老人想了很多办法
儿童走失应该立刻报警 不存在24小时后才能立案的情况
2018年03月20日 09:25:04 来源: 都市快报 首席记者 蒋大伟 记者 林琳 通讯员 许雷阳

  浙江省公安厅建立失踪被拐儿童档案

  通过技术手段已经找回11个被拐卖儿童

  这两年,浙江警方一直在寻找失踪儿童上下功夫,逐步梳理了历年来儿童失踪以及被拐案件,建立了失踪被拐儿童的档案。

  这些登记在册的失踪被拐儿童,有浙江本省和外省籍的。其中,本省籍的有400多人,11个地市都有涉及,最多的是温州,有100多人,台州和宁波分列第二第三,但有一部分是孩子在外省失踪或被拐。要说明的是,名单中的外省籍儿童,除了在浙江失踪或被拐的,还有孩子在外省失踪,家人找到了浙江并在浙江报案的。

  从登记情况看,失踪及被拐儿童年龄集中在1岁(含以下)到17岁之间,主要在1岁以下到8岁之间。男孩女孩比例相当。

  分析登记情况,这7个地方最容易丢失孩子:

  1.父母上班的工厂门口

  2.家门口(包括出租房)

  3.上学路上

  4.火车站或汽车站、机场

  5.学校门口

  6.医院

  7.商场、广场、电影院门口、市场门口、公共厕所门口等其他人流量多的地方

  目前,浙江警方已经对1000个失踪及被拐儿童的家人采集了DNA信息,所记录的失踪以及被拐发生时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

  这些工作初见成效。

  2015年11月4日下午,杭州米市巷派出所里,孙四英看着走失被拐整整28年的儿子,泪如雨下。

  孙四英的家在江西鹰潭。1984年,22岁的她结婚了,丈夫跑销售,自己在化工厂当工人。一年以后,两人有了个可爱的儿子。孩子平时都由奶奶带,1987年清明,奶奶有事,外婆来了,儿子有点认生。

  那天中午11点,外婆在家里炒菜,外面大雨倾盆。孩子趁着外婆在厨房忙碌,悄悄溜出了门。外婆是半小时后才发现的,匆匆跑到化工厂去找正在上班的孙四英。一家人急坏了,在周边到处找,可一无所获,孩子就这样失踪了。

  孙四英报了警,但人海茫茫,当时技术手段又很有限,到哪里去找孩子呢?2011年,鹰潭警方技术成熟,采集了她的DNA。

  功夫不负有心人,28年后,孙四英的儿子在杭州采集了血样,在联网的DNA信息库里,民警发现,他和孙四英的DNA比中了。那时候,儿子正在杭州城北的一家小吃店里做帮工,已经成年的他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自己是被人贩子拐卖来的,养父母当年花1000块钱买下了他。在米市巷派出所的协调帮助下,他终于和阔别28年的亲生父母见了面。

  目前通过技术手段,浙江警方已经找回11名被拐卖的儿童。

  杭州警方启动“天眼”系统

  利用高科技寻找走失的老人和儿童

  前不久,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再次引发大家刷屏。在第六集《赢在互联》篇章中,杭州江干警方的“天眼”系统引起关注。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江干公安分局情指联勤中心指挥长王勇华说,在江干区的土地上,目前拥有大量监控资源,犹如在辖区内组成了一张稠密的监控大网,这个叫做“天网”的大工程,是守护百姓的“眼睛”,通过这双“天眼”,杭州公安把搜寻走失人员加入了公安实战中。

  上个月,江干分局接到辖区某社区工作人员王师傅报警,一位老人不见了。

  江干区公安分局情指联勤中心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联系上家属,通过家属提供的信息,警方很快掌握了老人的信息,利用“天眼”系统查找,很快找到了老人。

  “这以前,除非有人见到老人并报警,否则我们没法这么快找到。”江干公安分局情指联勤中心指挥长王勇华说,最近一个月以来,江干警方的“天眼”系统,已经帮助家属找回30多位走失的老人、儿童。

  利用高科技手段解决走失老人,走失、被拐儿童的同时,江干警方也充分发挥街面警力和群众优势,在接到老人、儿童走失的警情后,利用“人海战术”,快速及时找到走失人员。

  今年初,江干分局建立了一个名叫“不见不散”的500人微信群,江干辖区所有基层派出所在内的所有的民警都在这个微信群里,只要是接到18岁以下未成年人(包括大中专院校学生)、60周岁以上老人(包括独居、失智老人等特殊群体)走失报警后,相关信息将在1分钟之内上传到微信群,并及时上传人员走失的原因、地点,走失时的穿着和随身携带物品等。

  发现走失人员进入某个商场后,辖区派出所的民警马上就把“不见不散”群里走失人员的信息,发送到商场的物业安保群,发动商场保安,工作人员一同寻找。

  江干分局进行勤务改革后,将警力推向路面,“天眼”系统搜寻到走失人员踪迹后,路面警力5分钟内就能到达。

  儿童走失应第一时间报警

  案发后24小时是黄金救援时间

  警方表示,儿童走失,并不存在24小时后才能立案的情况,恰恰相反,走失后的24小时,是展开救援的“黄金时间”,因为统计以往的儿童被拐卖案件,错过这段时间,孩子大都已被倒手转卖,对后期的寻找极为不利。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失踪,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及时立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找。

  孩子走失后,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办?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少年儿童犯罪预防专家王大伟博士曾提出一个“十人四追法”。

  这个法子是指父母一方原地不动,另一方发动亲友10人向四个方向寻找。

  搜寻分成粗细两层:粗的搜寻是在2公里以内,安排4人每人一个方向沿着大路追;细的搜寻则是安排另4人,到附近主要的火车站、汽车站去找。

  至于剩下的2个人,一个去报警,一个人则应当留在家里,因为孩子有可能会自己找回家。

  美国失踪儿童寻回率高达97%

  覆盖全国的“安珀警戒”是主要渠道

  据美国司法部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失踪儿童高达80万,与此同时,寻回率高达97%。

  而这种令人惊讶的成果,也是由惨痛的教训换来的——

  1979年5月,纽约6岁的艾坦独自出门上学,他从曼哈顿的某大街出发,到两个街区外乘坐校车,但在这短短的一段路途中,他失踪了。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将艾坦失踪的那一天定为“全国失踪儿童日”;1984年,美国国家儿童安全理事会发起了首次全国性的失踪儿童“牛奶盒寻人活动”,艾坦是第一批被印上牛奶盒的失踪儿童。

  1981年7月,佛罗里达州又发生一起悲剧:6岁的亚当失踪并被杀害。

  之后,在亚当父母的努力推动下,美国陆续通过了《失踪儿童法案》和《失踪儿童援助法案》,并据此建立了第一条失踪儿童免费报警热线和第一个全国性的打拐非政府组织“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

  1994年,以亚当命名的“亚当代码”失踪儿童警报系统在沃尔玛超市启用:当得知有儿童失踪后,店方必须立即获取对孩子的详细描述信息,张贴海报或进行广播,同时将建筑物所有出口封闭并实施监控,如果十分钟内不能找到孩子,必须立即通知执法部门。

  现在,“亚当代码”已经分布在美国近九万个公共场合,包括超市、商场、游乐场、医院、博物馆和所有联邦办公建筑。

  而覆盖美国全国、震慑疑犯威力最大的“安珀警戒”则是在另一场惨案发生之后才被设立的。

  1996年,德克萨斯州的一名9岁女孩安珀在住处门口骑车玩耍时被诱拐,之后惨遭割喉。在她失踪的那4天,当地居民要求当地广播以天气预报的频率不间断播出失踪儿童的新闻,群众提供的目击线索使警方迅速破案。

  1997年,“安珀警戒”计划开始成形。警方利用美国紧急警报系统,通过电台、电视台、电子邮件、交通提示等多种渠道发布警报,甚至能将消息推送到失踪儿童所在区域97%的居民手机上。内容通常包含失踪儿童、嫌疑人的特征,以及嫌疑人的车辆描述和车牌号码等。

  美国所有手机用户都可以接收到安珀警戒。而对手机运营商来说,发送安珀警戒信息是法律义务,具有强制性。

  

标签: 失踪;失踪儿童;浙江省;警方;老人;江干;孩子;技术手段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