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葡萄采摘游。
浙江在线8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杰 通讯员 洪建坚 实习生 王昭奕)“你们家葡萄园亩产多少?我这里是4000斤,不行啊!”
“我比你好点,亩产3000斤!”
“你们都不如我,我那块地亩产2500斤!”
夏日的傍晚,月牙儿刚爬上枝头。浦江黄宅镇杨林村,种葡萄的于如清吃了晚饭,溜达着来到村口,和几个同村农户聊起了“葡萄经”。奇怪的是,谁家的葡萄产量低,反倒是谁说话底气更足。
高产,一直是最让农民骄傲的事。然而在浦江,如今葡萄种植户非但不以产量高为荣,反倒哪家要是亩产出奇的高还成了件“丢人”的事。这背后,是浦江葡萄“控产提质”理念的深入人心。尝到了优质优价的甜头,农民不再一味追求高产,主动降低产量、提高果品。
再普通不过的巨峰葡萄,浦江人却种出了不普通的效益:平均每斤价格比同类果品要高出1.5元,农民每种一亩葡萄就能进账1.5万元。
大户率先“减产” 种出了最甜葡萄
前些天,于如清代表他们村的杨林葡萄专业合作社,参加了全省葡萄擂台赛。最终,他选送的巨峰葡萄以甜度第一的成绩入选了“2017年浙江十佳葡萄”。
“这下,老婆怕是不好再跟我吵了。”为了葡萄园管理的事,于如清和老婆张飞这两年可真没有少斗嘴。事情的起因就在于,几年前于如清竟瞒着她偷偷砍了自家的葡萄树。
其中的故事,还得从10来年前浦江大力推广葡萄设施栽培说起。在2008年前后,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趋于成熟,有效解决由于南方雨水多导致的葡萄品相差的问题。也是在这一年,于如清开始扩大葡萄种植规模,亩产效益也从三四千元提高到了近八千元。
不单是于如清,在浦江乃至全省各地,避雨栽培技术的推广都极大地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全省的葡萄栽种面积急剧扩张。
产业红红火火,浦江县农业部门却从中看到了成绩背后的隐忧。“那几年,大量葡农为了高产,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要把葡萄树的产能发挥到极致。”浦江县农业局副局长陈奕标说,当时葡萄亩产七八千斤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最高的产量达一万二千斤每亩。“一味追求高产,葡萄树的病害增加了,葡萄品质也难以保证;同时随着市场趋于饱和,‘卖难’的风险也在增加。”
看到产业发展的隐患,早在2013年前后,浦江县农业部门就开始倡导葡萄种植户控制产量、提高品质。果不其然,因为气候、市场波动等因素,这一年浦江葡萄遭遇了滑铁卢。一向不愁卖的浦江葡萄遭遇了卖难,价格低至了每斤一元,甚至最低的只有8毛多。
浦江县农业局副局长陈奕标抓住机会做葡农思想工作:“现在你们不减产,将来就可能卖不出去,再高的产量也白瞎。”
陈奕标的话,于如清最先听了进去。他整整想了一宿,第二天红着眼睛、带上斧子出门了。
选了一栋葡萄大棚,于如清将葡萄树砍掉了一大半,又开始按照县农业部门的指导对葡萄园进行了整枝、改架。
“这事要先和老婆说了,她铁定不会答应!”于如清说,自己只能“先斩后奏”了。可想而知,老婆知道后气愤不已,和他着实大大地吵了一架。
所幸,因为控产,第二年于如清的葡萄园成熟期比以往整整提前了一周多,而且品质也更好。“别人家的葡萄只能卖5块一斤,我的就能卖到15块。”于如清说,那片葡萄园效益比其他葡萄园高出一大截。有了于如清的带头示范,周边的农户很快也学着对自家葡萄园进行控产。如今在黄宅镇杨林村,再没有农户的葡萄园挂果量达七八千斤的了。
产量还需调减 供给创新路漫漫
“老傅,你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啊!”在农户傅炳洋的葡萄园里,今年葡萄树挂果有些多。看了这,陈奕标有些着急地说:“那次你可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做了承诺,拍着胸脯保证要把产量控制在4000斤以下的。”
陈奕标说的承诺,还要从几年前傅炳洋因为葡萄高产做了反面典型说起。
2013年浦江葡农遭遇卖难,然而对葡萄产业转型升级来说却是难得的契机。陈奕标说:“平时农民听不进去的话,这个时候说了就格外有效。”
陈奕标将全县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集中在一起,动员大家控制产量提高效益。
当时,傅炳洋的果园因为高产,品质尤其不好,出现了滞销。于是,陈奕标动员傅炳洋,让他给大家讲讲自己的体会。
本以为,傅炳洋会抹不开面子不愿意讲;可不曾想,当时正为葡萄“卖难”懊恼的傅炳洋上台第一句就触动了许多农户:“都怪我心太‘黑’,一心想着要高产!现在,葡萄品相差卖不出去,真吃足了苦头。”
“以前陈局他们几次劝我要控制产量,我没听进去。”当时,他对着台下百来号本地的葡萄种植大户“现身说法”,“今年我的葡萄园每亩平均挂了8000来斤果,遇到气候不好,产量高了自然转色就难,因为品相差现在卖一块一斤都没人要。”
最后,傅炳洋还当场表态,来年他一定要把亩产控制到4000斤以下。
现身说法加上政策引导,让许多农民改变了思路,控产逐渐成了大家的共识。2015年,浦江出台《浦江县果园控产提质实施细则》,目标是通过亩产3000斤以下的“控产提质”战略做强葡萄品质。
然而,陈奕标如今却依然说,“控产提质”政策仍是件棘手的事。“毕竟,要让农民砍树可不容易。”
“按照我们的要求,每亩葡萄株数应该从过去的300株减少到60株,产量控制在3000斤以下。”陈奕标说,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要求农民砍掉一大批现在已经丰产的葡萄树,这对于农民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难的决定。“现在大部分的农户控制产量的方式还是在加大疏果、少用化肥,整好穗形。”
“就说老傅吧,前两年控产做得还挺好,可现在又有些松动了。”陈奕标举例道,一些农户看到葡萄价格又上来了,就又把产量提到了4000斤以上。“看来,要彻底改变葡农们的小农思想,让他们砍树控产提高品质,前路还很漫长。”
对标日本葡萄 优质如何卖优价
“每斤高出1.5元,这就是浦江巨峰葡萄和外地巨峰葡萄的差距。”在日前举办的第十届浦江葡萄节上,浦江县农业局局长楼建超如是说,脸上满是自豪。
这都得益于“控产提质”为浦江葡萄在市场上赢得了口碑。楼建超介绍,随着知名度节节攀升,浦江葡萄的市场销售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网上销售这一端,浦江葡萄就呈现井喷之势:2014年线上销售还只有2万斤,2015年就达到了20万斤,而2016年更是增至60万斤。
“这些线上销售的葡萄几乎都卖出了优质优价,每斤少说也要在10元以上。”楼建超说,现在浦江单单用于葡萄包装的礼盒,一年产值就有近4000万元。
“尤其是去年,浦江葡萄成为G20杭州峰会供应葡萄,也因此有了一套更加标准化、系统化的监管流程。”浦江县农业局局长楼建超介绍:“现在浦江葡萄从土壤培肥、松土、清洁田园开始,到葡萄整枝、去芽、疏果、施药等整个过程都要严格监管。”
不仅如此,浦江葡萄往后还要“乘船出海”,到国际上卖出优质优价。就在8月初,全省第一块葡萄出口基地证书颁给了浦江靓松家庭农场。
“这个月中旬,我们第一批出口葡萄就将发往海外市场。”楼建超说,这对浦江葡萄来说将是又一次的考验。
“在香港超市,每一串日本巨峰葡萄的价格是99.99港币。”楼建超说,他要把浦江葡萄打入国际市场,在高端市场上与日本葡萄进行比拼。
“巨峰葡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日本培育的品种,八十年代浦江才有了第一批种植户。”在楼建超看来,日本农产品历来以种植要求高、标准严著称,他们的巨峰葡萄自然也代表着世界最先进水平。“只有对标日本,浦江葡萄才能真正做到精品,实现优质优价。”
而要叫板日本葡萄,楼建超觉得进一步深入实施“控产提质”无疑至关重要。通过这几年的引导,虽然越来越多的农户已经意识到了控产的重要,但还有部分葡农的种植模式未彻底改变。“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引导农户彻底提升葡萄园,打造高架、宽沟、稀植的葡萄园。”他说,尤其是要将每亩平均葡萄植株数量从300株减少到60株,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提高葡萄品质。
楼建超很喜欢华为公司的一本书《下一个倒下的就是华为》。“书中说,做企业始终要有忧患意识。”在他看来,种好一串葡萄亦是如此。“要树立一个农产品品牌非常不容易,但毁掉它却是分分钟的事情。我们要在‘控产提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尽心尽职呵护好浦江葡萄这块金字招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