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叶晨)“再等几天,过一周这里就会是一片金黄了。”黄强强把手搭在观景台的木栏上,正前方是浦江县民生村鳞次栉比的梯田,田间有500多亩油菜花亟待怒放。他是浦江土著,也是我们此行的“向导”,油菜究竟什么时候进入盛花期,他熟稔于心。
民生花海,是浦江极受追捧的旅游新项目之一,而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在以仙华山、郑宅为首的经典景区外,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对去创客云集的新光村听民谣、淘特产感到乐此不疲,对八月酷暑下的田园葡萄采摘游满怀憧憬,对“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打造的野马岭民宿兴趣浓厚……与日俱增的人气,早已说明浦江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正确性与巨大价值了。
有了人才与创意的新乡村 是浦江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
在虞宅乡新光村的创客基地里,陈青松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向我们描述了2年多来这里发生的种种改变。与创建之初相比,这里开设的店铺明显多了不少,人气也不止高了一星半点,几位村民坐在徽派大宅前,热情向我们吆喝当地出了名好吃的梨膏糖、麦饼。
“刚开始只有20多个项目,现在有近60个项目,这还不包括民谣基地、密室逃脱这些新的体验。”陈青松为我们报上了具体数据,“最近我也忙着新项目评估和引入。村子里游客多了、好玩的丰富了。”
自2015年来到新光村,租下灵岩古庄园为基地,陈青松等一批乡村创客结合当地的旅游、农业资源,以各自经营的创意工作室、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为浦江古村落找到了发展的契机。
在村内的“一木一叶”艺术创作工作室中,游客阿静挑选着旅行手信。老板周小惠并不在店里,但她和丈夫会把树叶、树皮、石头、麦秆等做成艺术画,供大家选购。倘若你想买,掏出手机扫码买单后便能取走,全靠信任和自觉。
这样的创意体验和购物模式,是这批创客自己的主意。而为了吸引游客,他们也各出招数。
“因为创客的加入,当地村民也有了旅游方面的营收,比如售卖零食、饮料、土特产等。正月里,村里的美食广场一个摊位平均每天都有3000多块钱的利润,对于村民们来说,获利匪浅。”陈青松说。创客基地的台账本记录,今年春节假期期间,整个浦江创客基地平均每日接待游客在20000人以上,其中正月初二的游客人流量更是达到了33058人次。
“乡村是游客从城市到景点最好的串联点。”在陈青松看来,浦江现在着力打造的乡村旅游,会成为串联起当地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
的确,目前浦江在推进省政府提出的万村景区化方面已颇有建树,上河、渠南、新光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郑宅镇、前吴乡进入第二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江南第一家获评省级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曹街葡萄协会、盛乐苑家庭农场获评省级果蔬采摘旅游基地,有56个村正在创建A级景区村。这些乡镇旅游节点,将以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形式,为游客提供愈发多元化的旅行体验。
景区升级、业态丰富、管理创新 浦江旅游发展再添新抓手
“三四年前,浦江水系还是钱塘江流域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废料沉积、臭气熏天,粗放式的水晶加工业带来的破坏实在太大了。”浦江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局长陈璠坦言,“我自己喜欢游泳,可在2014年以前,都是翻山跑去桐庐游,自家的水实在不行啊。”
如何还原一个山清水秀的家乡?浦江人展现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从2013年开始,县里就把旅游业作为了重点培育的产业,同时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程,对水晶加工业进行了集中的规划处理,对景观道、绿地等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新一轮的规划和改造。”
变革带来的成效是显著的——如今,浦江的翠湖绿草如茵,游客成群;原来水晶加工废料的重灾区茜溪,现在是游鱼细石依稀可见,自驾客络绎不绝;前吴乡的通济湖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慢生活度假区,旺季时本地民宿几乎都是爆满……
在乡村、景点、度假区的以点带面下,浦江的全域旅游成长迅速,各个旅游体验点也在向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的升级版转型发展。
过去的2017年,浦江旅游已经交出了一份成果斐然的绩效单: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初见成效,神丽峡等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冷坞花谷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茜溪悠谷通过4A级景观质量评定,上山考古遗址、大畈诗人小镇也通过了3A级景观质量评定……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浦江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89.42万人次,同比增长44.98%;实现旅游收入134.59亿元,同比增长46.26%;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为1104.18万人次,同比增长45.16%。
不过,浦江旅游人的思路也很清晰,想扩大全域旅游建设成果,还有太多工作要做。
根据规划,接下来的几年内浦江县将启动景区整体提升工程,对仙华山、江南第一家、神丽峡、水竹湾等老牌景区进行业态创新、体验升级,同时也会进一步宣传打造“不舍·野马岭中国村”、廿玖间里旅游创客基地、前吴山水民宿等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按计划,浦江将在2018年创建省A级景区村庄达50个以上,到2020年全县创建A级景区村庄达120个以上,其中3A级达12个。
在浦江,旅游并不是旅游管理部门一家在做的事儿。旅游业内专家认为,全域旅游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地方上应开展管理层面的创新,调动起各个部门与基层建设全域旅游的积极性。
“现在全县的产业融合项目很多,比如‘旅游+农业’的夏季水晶葡萄采摘、‘考古+旅游’的上山遗址等,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也很多。如何更合理的开展管理?这需要各方协同合作,权责到位——例如旅游部门可以统筹规划、包装宣传项目,其他部门与乡镇参与配合项目及服务设施的落地,最后进行市场化的合理运营。”专家指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