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一项制度坚持16年 从信访到信任的浦江答卷
2019年06月13日 10:03:37 来源: 金华新闻网-金华日报 盛锋 王龙玉 孙媛媛

  金华日报6月13日讯(记者 盛锋 王龙玉 孙媛媛)“以前蔬菜出镇只能走山路,弯道多、堵车严重,蔬菜在运输途中损耗量大,一天能走一车就不错了。210省道建成后,旺季时每天有30多辆货车直达杭州、上海。”清晨6时不到,浦江县杭坪镇蔬菜种植户葛可流已经在他的高山蔬菜基地里忙活起来。

  说到现在的210省道,浦江人都会想起一个人——2003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当时有“浙江信访第一大县”之称的浦江,开启了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序幕。当天,习近平共接待了9批20余人来访,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协调解决了一批久拖未决的信访难题。尤其是现场定下的210省道浦江段改扩建工程,铺就了20万浦江西部山区农民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16年来,浦江县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的嘱托,“县级领导开门接访、乡级领导随时接访、村级干部上门走访”成为一种常态,“简单信访立即办、一般信访快速办、复杂信访限期办”成为一项铁律。

  初夏,艳阳高照,我们沿着浦阳江,追寻习总书记当年下访的脚步,探究从全省信访重点管理县到全国信访先进县的“浦江经验”。

QQ截图20190613100230.jpg

210省道助力杭坪菜农增收致富(黄泽振/摄影)

  下访抚平“干群鸿沟”

  “好诉讼”变为“好说话”

  上午9点,浦江县信访接待大厅内显得冷清,除窗口工作人员外,鲜见上访群众的身影。浦江县信访局局长倪伟虹说,如今的信访大厅更像一个“信访超市”,只要群众走进来,都能找到相应的部门,并得到及时的解答。

  而2003年之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据浦江一位县领导回忆,那时经常有信访群众聚集在县政府办公楼,从县委书记到普通干部,很少没被围堵过的。“经常是人还没到单位,办公室门口就聚满了上访群众。时间长了,大家都有点怕,甚至听到‘上访’两个字都想避而远之。”

  转机出现在习近平同志到浦江下访后。“习近平用亲身示范告诉我们,面对信访群众,最忌讳的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倪伟虹在习近平下访后不久调入信访局工作,亲历浦江一系列信访制度的制定和大量信访问题的解决。“习近平下访后,最明显的变化是领导干部对待信访工作,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化解了,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

  在枫苑小区开饭店的赵仲富是习近平到浦江下访时接待的上访群众之一。他坦言:“过去有事情是我们要求去见领导,现在是领导主动下来找我们,我们有了说话的地方,问题解决了,心气顺了,自然也不用去上访了。”

  矛盾化解了,疙瘩解开了,民风也从“好诉讼”变为“好说话”,浦江逐年下降的信访总量也印证了这一变化。从2002年的10307件(人)次下降到了2018年的874件(人)次,连续4年实现进京非访和初信初访“双归零”。

  信访“最多跑一次”

  初信初访化解在萌芽状态

  “多亏了民情民访代办制,让我们的老旧小区变身美丽社区。”在浦江县中山路区块,75岁的张启泰老人指着自家的房屋说。

  老人口中的“老旧小区”位于浦阳街道塔山社区,毗邻浦江的“小西湖”金狮湖,但居住在这里的500多户居民长期因“破旧”而困扰。这些老房子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存在诸多问题。“房顶漏水严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下水管道也常常堵塞。有一次墙面粉刷层大面积脱落还砸碎楼下汽车的挡风玻璃。”张大伯说,生活质量高不起来,住户对此多有怨言。

  “这里的住户经常来社区反映,希望政府能出面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但社区力量有限,以前只能做些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塔山社区主任黄国强说。自推行民情民访代办制后,社区及时将这一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在层层“帮办”下,这一区块今年被列入浦江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由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立面、路面、绿化、景观照明以及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

  在改造现场,大部分楼房的外墙已粉刷一新,雨污管网也更换安装到位。不仅房子外观干净整洁,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增加了绿化面积和400余个停车位。预计再过两个月,居民就可以在崭新的小区里散步。

  今年3月,浦江在全县范围内推出了“民情民访代办制”,变群众跑腿为干部代办,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群众只要有诉求,可到就近的村(社区)、乡镇(街道)代办窗口及时反映。由代办员替群众“跑腿”,并将代办结果向群众反馈。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浦江已建立三级代办服务场所260个,吸纳各类代办员1963人,代办受理民情民访事项596件,成功解决547件,大多数初信初访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就把我们当自己人

  4月20日,浦阳街道兆丰村“4+2”联心服务团来到村里,向村党员干部反馈上月搜集到的新建旅游公厕、灯光球场补助款等五个问题的办理意见。“村里要发展旅游,公厕必须配置,但考虑到用地指标问题,我们和文广旅体局沟通好了,采用移动公厕的形式;灯光球场的5万元补助款已在乡镇账户上,但球场改造提升这笔钱还不够,我们已经向相关部门申请增加一些经费……”

  话一说完,村民们掌声雷动。大家都说,联心服务团是用心、用情在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老百姓大多数是讲道理的,政策允许的我们尽力解决,确实有困难的也要梳理原因,做好解释。即使一时不能解决,群众也能理解。”做了15年信访工作,倪伟虹明显地感受到,随着领导下访制度的不断完善,缠访闹访少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可度提高了。

  “像这样的联心服务团,遍布全县244个村(社区)。”浦江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联心服务团主要是借助各部门力量,解决基层很多“看得到、办不到”的问题。服务团由1名县机关领导干部、1名机关干部、1名政法干部、1名纪检监察干部和1名乡镇班子领导、1名驻村干部以“4+2组团包村”的形式联系群众,“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到村庄发展若干问题,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找联心服务团帮忙解决。”运行两个月以来,全县“4+2”联心服务团共服务群众1800余户,搜集问题556个,现场代办解决问题124个。

  在此基础上,浦江还成立了由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乡贤、老娘舅等组成的三级矛盾纠纷调解队伍,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从近年来调解的案件看,群众的明理程度和法治意识有明显提升。”郑宅镇人民调解员郑达观在基层从事调解工作10多年,他说,“从前产生矛盾纠纷,老百姓的情绪比较激动,容易小事变大。随着普法宣传经常开展,访前调解、诉前调解成功案例增多,老百姓越来越信任我们,主动找我们调解,心平气和解决邻里矛盾或劳务纠纷。”

  5月31日,涉及120余户农户的郑宅镇寺后村农户土地集体出租欠租事件,在郑达观的调解下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这场调解涉及面广,矛盾产生时间久。“群众信任我们,主动找到镇综治中心,提出要通过调解解决欠租问题。”郑达观说,“调解不是给老百姓和稀泥,而是本着为民服务、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现在,老百姓心中有什么不平事也会过来和我们聊两句,拉拉家常。”

  “事情解决了,有的老百姓还会拎着自家种的蔬果上门感谢。实在推辞不掉,我们就自己掏钱买点东西去还礼。”郑达观说,做好每一件群众的“关键小事”,方能换得心与心的“礼尚往来”。

标签: 浦江;信访;代办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一项制度坚持16年 从信访到信任的浦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