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农耕文化展示馆、家风馆、村史民俗展示馆等,开展巡回演出、节庆活动、乡土民俗活动等,凤桥镇12个村(社区)的文化礼堂各具特色,并且经常举办各类活动,成为农民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2016年,全镇12个行政村(社区)文化礼堂全部建成,在南湖区率先实现了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其中永红村、茜柳村、三星村被列为省级示范点。近两年,该镇按照星级评定标准,致力于文化礼堂的再提升,目前2个村被评为四星级文化礼堂,今年完成提升改造的3个村正在积极申报五星级文化礼堂。
重特色 亮品牌
走进永红村文化礼堂,除了各类活动大厅,还可以看到一大批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用具,展示在经过修缮的老房子里,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这就是永红村的农耕文化展示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
凤桥镇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礼堂工作,将农村文化礼堂作为精神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开展乡村文旅融合行动,把农村文化礼堂纳入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和红色精品线路进行统筹规划。
自2013年开始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凤桥镇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农村文化礼堂特色品牌。各个村的文化礼堂都着力在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等方面形成特色、亮出品牌。联丰村注重本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在重要节点及村史馆中进行集中展示,今年又投入700万元将老厂房改造为文化礼堂。永红村将原农民房屋改造复原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三星村设置了家风馆,将本村村民家谱及家风家训进行展示教育。茜柳村作为农业大村,则打造了村史民俗农业展示馆。
建团队 种文化
目前,全镇12家文化礼堂的室内面积总计14400平方米,先后投入建设和改造资金近2000万元,每年每家运行经费确保在8万元以上。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文化礼堂,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凤桥镇大星村文化礼堂里,村“两委”成员们都聚到一起,讨论文艺创作。原来,大星村“两委”成员大多是年轻人,为了引领大星村文化事业发展,激发村民文化热情,壮大文艺队伍,他们带头组建了大星领雁文化队,当起了“领雁”。
凤桥镇先后组建了近百支文艺工作队伍,如竹刻培训、家风传承、陶笛表演等凤桥特有的农村文体团队,参与人数达千余人,支撑了文化礼堂的活动开展。各村的文化礼堂每年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更加突出红色元素,围绕十九大精神、“八八战略”、红船精神等编排通俗易懂的节目进行巡回演出,深受群众欢迎。在文化礼堂布置中,以船模、装饰画、海报等形式动态植入,将红色宣讲贯穿全年。
这些文化礼堂已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心。每年,各个文化礼堂都会结合相关节日,开展祈福、敬老等传统礼仪活动,举办端午、丰收节等乡土民俗活动;同时,围绕竹刻、黑陶等凤桥特色文化产品,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全年开展文化活动200多场,如“送文化”“种文化”“赛文化”和“文化走亲”等活动,以及“五一”职工文艺展演等。
创新推动文化礼堂发展。凤桥镇在乡贤坐堂、“老娘舅”工作室基础上,启动了文化礼堂独立法人理事会制度,引导文化礼堂实现自主管理运行。建立乡镇间农村文化礼堂协作机制,每年开展学习交流和文化走亲,同时探索本镇文化礼堂共建共享。12家农村文化礼堂都有专人管理,今年又探索了文化专职管理员“镇聘站管村用”模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