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跃正在跟工人交流香菇采摘技术。记者 马亚南 摄
浙江在线1月24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暴妮妮 马亚南 县委报道组 陈传敏)“这种大花菇在市面上价钱最高,都要专门拣出来做好分类。”元旦刚过,在丽水市庆元县屏都街道蔡段村的丰乐菇业香菇产业基地,记者转了好大一圈,才在一排菇棚里找到“菇乡师傅”金新跃。
像金新跃这样的“菇乡师傅”,如今在庆元有202名。早在2012年,庆元为促进食用菌及其他特色产业的发展,就创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劳务品牌——“菇乡师傅”。他们都是经过培训考试获得技师以上职称、具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知识技术型劳动者。
据县农办介绍,县财政每年都安排150万元以上的培训资金用于农民培训、“菇乡师傅”培育以及品牌打造和宣传工作。
许多“菇乡师傅”本身就是创业能手。金新跃建成了年产菌棒500万段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基地,常年雇工30余人,季节性雇工70余人。
不少村民受“菇乡师傅”指点,创业路走得更顺了。龙岩村村民吴昌彬放弃了自己以前搭的香菇棚,直接租用了基地,不仅省下一笔很大的场地费,并且还接受了专门的指导和定期培训。“去年赚了两万元,今年正准备换一个更大的菇棚呢!”他说。
随着全国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庆元的“菇乡师傅”成了香饽饽,目前已有50余人被邀请到云南、湖北、江西等地以技术入股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实现由卖“体力”到卖“技术”的转变,年薪普遍在10万元以上。
“我现在在云南省昭通市做香菇种植的技术员,年薪有18万元,以前都不知道光靠技术指导就能赚钱,自从被评为‘菇乡师傅’后,房子有了,车子有了,连儿子的新房都置办好了。”刚好回庆元为儿子筹备婚礼的“菇乡师傅”练为松高兴地跟记者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村人才队伍、发挥人才作用是关键。庆元除了继续发展食用菌产业类的“菇乡师傅”,还大力扶持培养毛竹、锥栗、养殖等特色产业以及艺术人才、能工巧匠等民间技艺类的“菇乡师傅”,并将其列入年度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计划。
在庆元县隆宫乡莲湖村新家园生态家庭农场,老远就能听到一群黑天鹅的叫声。进去一看,这个农场可不一般,除了黑天鹅,竟然还有孔雀、七彩山鸡,以及一群活蹦乱跳的梅花鹿。作为庆元县特色养殖类的“菇乡师傅”,42岁的吴益明将这个生态家庭农场办得有模有样。
“现在我们整个村子赋闲的劳动力都在吴益明的农场帮忙干活。每年我能多收入3万多元,他在特色养殖上有经验、有技术,我边打工边学习,还想在年底让他也指导我开个小农场呢!”正在喂七彩山鸡的村民叶松林看到记者过来,高兴地分享着他2018年的小目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