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慈溪崇寿治水妙招频出
2017年04月19日 08:59:29 来源: 宁波日报 项一嵚 通讯员 黄晓东 苗青

  傅家路村的小公园 (项一嵚 摄)

  “下一潮雨变一次脸”,这曾是慈溪崇寿镇的老百姓对境内41条河道的无奈抱怨。但如今的崇寿镇却处处可见碧波清流,即便最近气温骤升,河道中的蓝藻也没有大规模爆发的倾向。来到该镇傅家路村的小公园,精致的布景将一湾清水衬托得更加宜人。

  一个工业密集的乡镇,发达的水系中还存在不少“断头河”,临水而居成了烦心事。引入清水,让水流动起来,提高水体自身的“免疫力”,成了该镇的大课题。自2013年初至2014年12月,总投资4400万元的“清水绕镇”工程打通主要引水口2个,连通主干河5条,疏浚河道18条。配合水源清洁、水岸绿化、河道管理等工作,让“黑臭河”不见踪影。

  “感官提升了,但水质仍是根本。”该镇水治办主任黄晓东介绍,目前位于向天庵江的慈溪市级水质监控断面已连续8月达标,水质持续改善。但全镇仍有11条河道中的污染物略微超标,“因为还有3条河道没打通。”今年,该镇将投资150万元打通剩余河道,全面剿灭劣Ⅴ类水。

  治水既有“大手笔”工程,也有“花小钱办大事”的新意。在向天庵江边,笔者见到了两个改造后的雨水入河口。黄晓东说,下雨时,前10分钟落下来的雨水被称为“初期雨水”,其中不但溶解了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还把道路和建筑物表面上的污泥、油脂等物质冲刷下来,流到河里就形成了污染。抬高雨水入河口的高度后,管道自身因为落差形成了调蓄容量,使雨水在雨期内得到储存沉淀,待暴雨过后再将初期雨水集中截流到污水管道中,一并进入污水厂处理。改造一个雨水入河口仅需5000元左右,目前镇工业园区附近的雨水入河口都得到了相应提升,仅花费4万元,就让周边河道“一下雨就发黑”的问题大为改观。

  因地制宜,把不起眼的“汪”串起来,打造海塘小镇的特色风景。“汪”的学名是小微水体,也俗称小水洼。来到崇胜村,“村中有汪、汪中有村”的景色令人仿佛置身湿地公园,清澈水体与周边花木相得益彰,亲水亭台更是为它们锦上添花。据说这里原本是一片滩涂,村民为防止潮水侵袭,建房时从附近挖来大量泥土抬高地基,形成一个个“汪”。村里富起来之后,因为污染和填埋,不少“汪”已经难见昔日风采。2016年4月起,崇寿镇投资180余万元,对40多个“汪”进行了清淤和疏通,让死水活动起来,并建设休闲设施和绿化工程。对村民来说,现在的“汪”已经从物质匮乏年代的蓄水池变成了湿地风景和休闲宝地。

标签: 雨水;河道;河口;水体;水质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