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从贫困落后村到全国文明村 横坎头村走出旅游农业致富路
2018年03月05日 08:43:09 来源: 中国宁波网  

现在的横坎头村。宁波晚报记者 唐严 摄

  习近平总书记给余姚梁弄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全村,让村民们备受鼓舞。曾经是革命老区的贫困落后村,用了15年时间,走出了一条旅游农业经营发展致富道路。2017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85亿元,村级固定收入26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8元。先后获得过全国文明村、省文明村、省历史文化名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数十项荣誉。

  近日,记者走进了横坎头村,探寻贫困村致富背后的故事。

  “村民曾经借粮度日,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

  有着“浙东红村”之称的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位于余姚市西南部的四明山区。15年前,该村经济发展落后,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余元,一直被列为贫困老区。15年来,横坎头村探索出了一条旅游农业经营发展致富道路。

  在横坎头村东北角,与周边多幢小别墅相比,一幢并不起眼的平房坐落在一边,这就是横坎头村的老村干部黄志尧的家。

  说起当年村里人的穷苦生活,72岁的黄志尧很有发言权。“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村民们收入微薄,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余元,经常借粮度日。”黄志尧对记者说,当年,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种植水稻。拿自己来说,村干部有150元/月的补贴,年收入1800元,而老伴到城里当保姆,每年能挣到4800元。即便如此,全家人的年收入也不到7000元。而这个收入在村里已经属于中等偏上了。

  “路修好了,才能发展支柱产业”

  横坎头村村委会主任成灿林告诉记者,15年前,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村领导班子一致提出,“要致富先修路”。

  但是,修路需要大笔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在村领导班子的努力下,通过市里支持和村民自筹,花了几百万元改造了村级道路。可是,路修好了,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让村民们富起来?难题又摆在了村干部的面前。

  “路修好了,就要发展支柱产业,要让全村人都脱贫。”2000年,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集思广益,根据横坎头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提出了种植果园的致富思路。考虑到樱桃种植投入不大,先期征用了50多亩农田作为樱桃种植基地。2003年,村里建立了梁弄镇第一个樱桃种植基地,还打造了特色水果品牌,种植经验在全镇迅速推广。

  “当年白送果园也没有村民敢接,如今家家户户抢着种植果树呢。”成灿林对记者说,如今,横坎头村的果树种植率已经达到90%以上,推动了乡村采摘游的兴起。而美丽生态游、悠闲农家游等不仅给村里带来了更多游客,也给村民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以种植业带动旅游业发展打造绿色品牌”

  在横坎头村,一个占地规模很大的水果基地展现在记者眼前。远远望去,果树林立,不少果树都盛开着淡粉色的小花。果园里还搭建了不少大棚,尽管室外春寒料峭,但在温暖的大棚里,果树大多已经开花。承包这片果园的村民何达峰正忙着给果树施肥、培土。

  “这片果园占地140亩左右,是村里规模最大的,里面种着樱桃树、杨梅树和猕猴桃树。”何达峰说,2015年,樱桃种植基地的上届承包人合同到期,需要新的承包人。当时,自己已在市区开办印刷厂整整十年,但还是决定回乡。问及为何转型,何达峰实话实说,“之所以转型,是看好农业发展的前景,为了让老区发展越来越好。”

  何达峰说,接手的第一年,总收入只有10万元不到,主要还是产量不高且销售难。村干部了解实情之后,提出改建生态农场,农场里的游步道、大棚、喷淋系统等基础设施,都是村里和市里支持的。

  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生态农场正式对外开展采摘游业务。去年仅采摘旺季,农场游客就达到了一万多人,收入近30万元,这让何达峰的创业信心更足了。他说,农场的绿色水果品牌商标已在申请当中。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打造一个集吃、住、玩、采摘为一体的旅游农场。

  在横坎头村,70岁的村民徐贤堂对记者说,15年前,自己与其他村民一样,也是村里的困难户。自从习近平同志来到村里之后,村民们期盼富裕起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徐贤堂的小儿子原来在余姚陶瓷厂上班,之后也回乡搞起了种植。如今,家里种的几十亩樱桃园和花木也让生活慢慢富裕了起来。

标签: 年收入;农场;村干部;横坎头村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