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40年印迹|屠呦呦:一株青蒿拯救亿万生民
2018年11月13日 08:20:59 来源: 宁波日报   王路

  【人物】

  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委会宣布,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面对全球媒体公开宣布:“青蒿素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世界上每年有约2亿人感染疟疾,在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亡率,仅就非洲而言,每年能拯救10万人的生命。”

  诺贝尔奖诞生115年以来,共有592人获奖,而女性科学家只有17位,出生在宁波的屠呦呦身为女性科学家,首次代表中国摘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战火中的艰辛求学岁月

  屠呦呦于1930年12月30日出生在宁波市开明街508号。

  她的父亲是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的开明商人,在上海太平洋轮公司工作,爷爷是著名的老中医。

  屠呦呦先后在崇德女校、鄞县私立公式西小学、效实中学、宁波中学就读,亲身经历了日本侵略者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以及日军对宁波开明街实施的惨无人道的细菌战。

  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药学第八班就读。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被分配到中医院研究所工作,很快小试身手,参与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一书的编制。

  第191次的成功试验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时,当时,国内数千专家耗时两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中草药提取液,可是依然对疟疾束手无策。

  屠呦呦为了确保全身心投入研发治疟疾新药,大女儿只能送到幼儿园全托,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则被送到宁波老家,由外婆外公抚养。

  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专治疟疾的方子——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从一个“渍”字中获得灵感,对青蒿采用了冷浸法。

  1971年10月4日。

  屠呦呦走进了中医研究院的实验室,在刺鼻的药剂味中开始新一天的试验。

  此时,她已经和同事一起开展了190次试验,但也经历了190次失败!

  这天,屠呦呦要试验一种全新的药剂——乙醚。

  屠呦呦小心翼翼地把扎成一个个团饼的青蒿叶,浸入了乙醚液体里,经过一连串复杂的过程后,她从乙醚液体里得到了一种黑色、膏状的提取物——“91号”。

  从1969年1月到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从数千种中药中选了200多种抗疟中药,历经380多次试验,光数据卡片就有厚厚2000多张,终于,在青蒿冷浸法的第191次试验中,利用乙醚成功从青蒿里提取到了高效杀灭疟原虫的药物!

  以身试药甘为当代神农

  在“91号”的后续试验中,意外突然降临了!

  一只接受试验的猴子出现了肝脏中毒受损现象。

  为了确认“91号”是否有毒副作用,屠呦呦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探路试服”!

  在她的感召下,中医研究院的郎林福、岳凤先、章国镇、严述常、潘恒杰、赵爱华、方文贤等同事和她一起参与试验。

  1972年7月,北京,东直门医院。

  青蒿提取物“91号”,放到了屠呦呦和同事手里,他们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下去。

  “91号”的剂量从0.35g开始,依次递增至0.5g、1g、2g、3g、4g、5g。每日服一次,连服7天。

  人体试验一共进行了两轮,没有出现任何毒副作用反应。

  此后,在屠呦呦的指导下,实验室负责提纯的专家钟裕蓉反复试验了活性炭、氧化铝、小麦胚粉、脱脂的玉米胚粉、玉米芯碎片、粗麸皮等作为吸附剂,最后利用硅胶填充层析柱,提取出了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只需要50mg/kg至100mg/kg的剂量,就可以将小白鼠体内的所有疟原虫杀死,而这种晶体的熔点为156℃至157℃,药效非常稳定。

  屠呦呦给晶体取了个朴实无华的名字——青蒿素。

  1978年,“523任务”举行了全国性的青蒿素鉴定会,正式确定,中华青蒿素,为全国指定的抗疟良药。

  世界卫生组织从1995年起,陆续将中国研发生产的青蒿素药物列入了第9版、第11版和第12版《基本药物目录》,推荐给世界各国。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仅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就有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青蒿素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攀登科学高峰不停歇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事实上,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后,并没有就此停步。

  她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研制出了抗疟疗效更显著的蒿甲醚、青蒿琥珀酸酯。

  屠呦呦还特意为低幼孩子研发了“双氢青蒿素栓剂”。

  如今,已经88岁高龄的屠呦呦带领一批年轻人,组建了一支青蒿素研究团队,开展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治疗肿瘤、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的疗效,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标签: 屠呦呦;青蒿;试验;诺贝尔;生理学;疟疾;医学奖;乙醚;宁波;中医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