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9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徐蕾 县委报道组 胡江平 钱李源) “我每天都会在这边巡查,看看水渠里有没有垃圾。”一大早,在常山县天马街道蒲塘村的村道上,村委会委员刘芳仙推着电瓶车缓缓而行,目光落处尽在路旁的水渠里。电瓶车上不一会儿就放了一些从水渠里捞上来的废弃物。“原来是劣Ⅴ类水,现在已达到Ⅲ类水的标准,我们还要向Ⅱ类水冲刺。”刘芳仙说。
刘芳仙是村中4名小微水体网格长之一,她认为村里小微水体水质差的原因是多年未清淤和沿线村民排污。她的治理建议得到村和街道的支持。今年春节后,蒲塘村集中力量清淤水渠,已于3月初完工。
常山地处钱江源头,劣Ⅴ类水在河道中已难觅踪影,但在以村中塘、沟渠等为代表的小微水体中还存在。检测结果显示,全县4000多个小微水体,86个被确定为劣Ⅴ类。针对小微水体小而散的特点,常山将全县分为932个网格,从村两委干部、党员及村民中挑选网格长,作为剿劣工作的末梢责任人,全面担起水体整治、信息报送、长效保持等职责。
刘芳仙一路巡查,来到开豆腐作坊的罗云良家中。连日雨水多,刘芳仙向他询问起污水处理池的情况,得知一切正常这才放心。此前,刘芳仙和街道、村干部多次上门劝说,让罗云良改变了以往废水直排水渠的习惯,今年新建了污水处理池。对此,刘芳仙说,整治只能保一时,提高村民的意识才能让水长久清下去。
“小微水体就像‘毛细血管’,其水质会影响整个大水系。”常山县治水办专职副主任徐安平说,在小微水体网格长制的推行过程中,他们建立起网格日志、定期公告、全民监督等配套机制,确保每个网格长成为小微水体的“专职保姆”。截至目前,86个劣Ⅴ类小微水体中已有51个实现“摘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