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一吹,花红柳绿,老街的时光又鲜活起来了。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探微寻幽的游人顿增,老台门是一个靓丽的目标。
解元台门座落于西街136号,座北朝南,为明代建筑。
这是一个功名台门,据传为王解元所造。明清科举考试中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这也是一个“落魄”的台门,不知何时丢失了标识,当年气派的台门斗,被一个最为普通的小弄口所替代,就像一个光鲜的士子沦落为尘土满面的贩夫走卒,情形有些寒酸。好在门框上钉的木牌上写明“解元台门”,才让人相信没有走错门。
1956年一场台风
“腰斩”了第三进楼房
经过一段短短的弄堂,左折便是天井,虽说沿途改建、搭建了几处小屋,有一种杂乱之感,但迎面一排楼房的屋顶姿态不俗,高高的屋脊,直直的黛瓦,尚可见当年的气派。
天井一角有三五个上了年纪的男子聚谈,一听记者探问台门最初的模样,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原有四进,现存三进及东西厢房。但问及历史渊源,都摇头叹息:“晓得台门历史的人没有了。”
内中有位姓范的师傅告诉记者,台门里晓得典故的老人越来越少,他的母亲享年94岁,刚刚谢世,现在台门里年纪比她大的人几乎没有了。台门的最初主人是王解元,他的外婆是解元之后,他是1949年随母亲住到这里的。
现在这里住着30多户人家,半数左右是王姓,一部分房屋产权属于房管部门。
从大家的讲述中发现,台门的格局除了门斗和第四进不知“消失”于何年外,其他三进的情况还是清楚的,主要是近60年间改变得比较多。“你看,本来这个厅堂是非常宽敞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房管部门在西首造了一排平房,安置了两户人家,于是厅堂变成了弄堂。”大家都很怀念那段时光,小时候,每到盛夏,外面火炉似的,厅堂却一片清凉,他们就把席子在厅堂地上一摊,躺在上面,十分受用。
除了房管部门外,也有一部分住户在正屋前后搭了一些披屋、附房,于是台门渐渐显得拥挤。
当然,改变台门面目的还有天灾。据介绍,第三进原是并排七间楼房,与现存第二进的格式一样,不料,1956年的一场台风,将它刮得东倒西歪,住户因无力依原样翻造,便将上面一层拆去,改成了平房。
上世纪60年代
天井里挖了一个防空洞
天井西首,有一户人家在其门前造了一间平屋,有人说:最初这里曾挖过一个防空洞。
当时,在居委会的布置下,台门内30多户人家各抽劳力,历时一二个月,挖了一个长四米,宽一米多、深二米的洞。因为当时木石紧缺,便就地取材,将第一进的大门拆掉,雕刻精美的石门框放在洞两侧,门板铺在上面,再倒上泥土,类似《地道战》里的做法。后来防空洞并没有派上用场,就荒废了,日子一长,风吹雨淋,木板烂了,泥土瘫了,防空洞变成了一个水池。大家从安全角度考虑,将它填平了。
20年以后,有人在防空洞的“故址”上造起了一间平房。
这里曾出过一位师爷
留下了一批宝贝
范师傅挺自豪地说,当年这里的住户以王家为主,多是有钱人家。其中,他的姑婆是台门里最富有的,有家人在外面做官,她在本地买了田地收租。她家住在第二进的左首四间,上世纪50年代,她将这四间房屋捐给了房管部门。
第二进的右边三间,住的也是王家,出过一些人物,其中靠近弄堂第一间的老先生,1949年前在上海开过书局。
最令范师傅津津乐道的是,外婆的父亲曾在外地做师爷,他每隔几年会回来一次,每次都会带回一大批字画、古董。“外婆死得早,37岁那年走的,当时我母亲只有13岁”,曾外祖父留下的那批字画之类,都传给了他的母亲,“可惜的是,‘扫四旧’的时候怕惹祸,悄悄将它们烧掉了。”
一座消失的饮酒亭
令人遐想联翩
解元台门内最令人称奇的是:在最后一进的东侧,一小弄到底有一口三四平方米的水池。有石踏道下接池水,水极清澈,记者见到水中有一尾红鲫鱼游来游去,池壁长着青苔,一边还有石碑,惜字迹模糊难以辨识。据徐师傅等人介绍,在自来水未启用前,大家的生活用水全取于此,池水冬暖夏凉,天大热时,其他地方的水源减少,半条西街的人都拥到这里挑水,有时还排起长队。神奇的是,任怎么取用,此池水位始终保持在最低一级石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墙外被人挖了一条水沟,池水骤降半公尺左右,至今如此。
“池的东北首原是一个大花园,以前曾有一座饮酒亭,大小说不上了。”范师傅说他当时实在太小了,记不清了。小时候,除了游花园,有时还会推开花园的门去外面玩,外面是包殿弄,弄旁有包殿一座。后来此殿成了绍兴瓷厂的一个车间,再后来包殿被推倒造起房屋。
神奇的池水,墙外的包殿,都能勾起那个时代走过的人们的回忆,而饮酒亭更是令人遐想联翩。
解元老爷自然是风雅之士,置饮酒亭一座于后花园,正宜其抒发情怀,或独酌而吟诗,或三五知己聚会于此把酒临风,或一批同僚好友前来雅集。
……
明代至今,相隔三四百年,解元台门许多遥远的往事,被岁月掩埋了,留下来的只是吉光片羽。希望此文成为挖掘解元台门历史文化的引玉之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