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用镜头,守住越人乡愁
历时17年,这对绍兴父子记录下66个消失的村庄
2020年07月28日 06:14:29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史春波 通讯员 徐霞鸿

  浙江在线7月28日讯 17年,两代人,3万多张照片,无数次走村串户的拍摄。

  60后摄影师王晓明和90后的儿子王时雨,留下了绍兴66个“消失”的村庄影像。

  这66个村庄,已经被淹没在了城市化的大潮里。但是,在王家父子的照片里,人们还能找到那份乡愁。

  3万多张照片中,父子精选了2000多张,编成了一本书,名字叫《越村忆》,这个月刚刚出版。新书发布会上,摊开这些照片时,王晓明的眼眶有些湿润。

  摄影的初心,逐渐发生着变化

  王晓明喜欢摄影,他长期在绍兴越城区房屋征收办工作。面对那些面临拆迁的村庄,他有点不舍。

  把这些村庄的面貌拍下来留作档案,这是他最初的想法。

  年复一年,在深入拆迁村的过程中,他的拍摄“初心”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我开始从记录村庄旧貌延伸到一些人文的记录,之后更是以创作的理念,做足拆迁村的功课后再去拍摄、记录。”他这样说。

  拍摄的过程是艰苦的。

  有一次,在一个拆迁村,为了找一个更好的拍摄角度,他爬上了一面残墙,不料墙塌了下来,人摔伤了,但他的相机还牢牢地举在手上。机身保住了,但镜头还是碰坏了。为了拍摄一张照片,同一个地方,要去好几次,这是常有事。

  这么多照片中,原府山街道快阁村的一张全景照,是王晓明比较满意的一张。画面中,这个依鉴湖水而建的村庄,在深秋的暖阳中,呈现着一种宁静的美。相机的镜头并没有那么广,所以这张照片其实是9张照片拼接而成的。至今,王晓明依然记得那个深秋傍晚,相机在柔和光线下定格下的那瞬。

  父子档记录古渔村拆迁前后面貌

  王晓明的儿子王时雨,从2015年起也加入进来。90后的他,深受父亲影响,同样喜欢摄影。

  儿子的加入,给王晓明带来新的拍摄手段和想法。“从2017年开始,我们逐渐用上了航拍,并用航拍、陆拍进行多维度的立体式记录。”

  借助这些现代化手段,王晓明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画面。

  父子俩印象最深的是去拍一个古老渔村。他们一起拍了一年多。“则水牌者,昌安门外,去古城六七里。参次千百户,百姓尽枕河。”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渔村则水牌村,2018年完成拆迁。

  得知这片区域即将拆迁,王晓明就有拍摄的想法。他叫上了儿子。

  此后一年多,风雨寒暑,父子俩用脚步一遍遍丈量则水牌村的每一寸土地。一年半的时间里,父子俩拍摄了近万张照片,光是航拍就飞了6次,最终挑选出700张照片被制作成了摄影集。

  纵横交错的河道、宽广的湖面、墨绿色的渔村屋顶、狭窄的弄堂。渐渐消逝的水乡生活场景,都在这本影集里得以还原。

  王晓明告诉本报记者,好的照片需要好的光线配合,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和儿子经常“蹲守”在村里。“时间最长的一次,从早上天一亮拍到天黑,电池都拍到没电了。”

  为了充分展现变化发展,经常是同一个角度,同一个场景,会分很多天去拍摄。“由于拆迁进度很快,经常是上一回去拍到的一处建筑,下一次去就不见了。我们就把拆后的场景也拍摄下来,算是给这个地方画上一个句号。”

  逝去的村庄,逝去的故事

  66个消失的村庄,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记忆。

  “比如灵芝街道原小观村的制扇技艺非常出名;再比如迪荡街道原五云村人一直有利用稻草手工编织小孩座筐(囤巢)、保温饭篮(饭囤)等草具的传统。”对于那些村庄的故事,王晓明非常熟悉。

  因此,在书里,每个村都有一段用7字一行的短句写成的简介,反映每个村的历史与特色。

  越城区城南街道原江家溇村的一张《打井人》,不仅拍出了时代感,更反映出了这个村庄的精气神。

  画面中,7位拿着打井工具的老汉,正是20世纪50-80年代江家溇村打井队的打井人。“当年,这支打井队在大江南北都留下了好口碑。”

  王晓明说,他费了不少的周折,才将这几位当年的打井人聚拢到一起。他们都已过了古稀之年,最年长的一位接近90岁。令他感动的是,这位耄耋之年,已经坐在轮椅上的老者,还是硬撑着站起来,完成了这次拍摄。

  他们还为在东街菜市场做水产生意的居民高国昌拍了一组照片,记录了他早上3点去批发市场进货,5点到菜市场售卖的过程。

  “绍兴主城区各大菜市场中,有80%的鱼摊是由则水牌人经营的。拍摄这组照片,也是为了体现这个渔村给这个城市留下的深刻烙印。”王时雨表示。

  在这么多年的拍摄中,王晓明父子也感受到了拆迁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渴望,以及对旧地故里的眷恋。

  “有一次,我们见到几位老太太,我说给你们拍个照吧,一位老太太说好啊,然后她马上拉来了周围几个邻居。最后,6位老太太手拉手站成一排,脸上笑呵呵地把照片拍了。”王晓明告诉本报记者。照片拍完后,老太太们还叮嘱他,有机会要把照片给她们拿过去,为老屋留一个念想。

  “守护越人的乡愁”

  这么多年来,除了王晓明父子俩,当地摄影师石玲美、施淼生等也参与了这场拍摄。

  “石玲美是最早参与拍摄的。照片拼接的技术是施淼生老师教我的。”王晓明说,虽然他是主要拍摄者,但他将这场拍摄视为一场群策群力的创作。

  “3万多张,100多个G的容量,照片实在太多了,信息量也太大,时间跨度又那么长。先从3万多张照片中初步挑选了3000多张,然后再从中精选2000多张,又对这些照片逐一进行处理。”王晓明说。

  这些精选的2000多张照片,组成了一本书:《越村忆》。

  “但愿这部摄影文本的出版,能为人们留住悠悠乡愁,为后人留下一份绍兴历史片段的印记。”这是王晓明编撰这部《越村忆》的初衷。

  王晓明的拍摄还在继续。现在,他又把镜头对准了绍兴市区已经公布的即将拆迁的村子。对他来说,拍摄记录绍兴的乡愁似乎是一种使命,更多的是为这个城市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标签: 村庄;拆迁;渔村;初心 责任编辑: 车轶婳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历时17年,这对绍兴父子记录下66个消失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