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地方传统文化如何走进互联网时代,浙江歌舞剧院做了一个探索——
《天台遇仙》:当千年神话遇上音乐剧
2017年01月06日 03:41:1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李月红

  浙江在线1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月红)音乐剧《天台遇仙》,是我省首个由省属院团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的剧目。它的动人之处,在于是一个“四世同堂”的集体作品:

  有50后。比如该院国家一级作曲李军老师,连续奋战20多天,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创作出所有音乐。他说,这部音乐剧也是他的处女作,值了!

  有70后。比如大仙女若曦的扮演者郑培钦,国家一级演员、浙江歌舞剧院首席女高音,拿奖拿到手软的明星大腕儿,被誉为“江南百灵鸟”。

  有80后。比如导演蒋新光,工作19年,导过数不清的歌舞剧大晚会,终于等来这个大显身手、大放光彩的重量级剧目。

  有90后。比如编剧叶弘蕾,从中国戏曲学院刚毕业一年多,她就勇担起这个投资500万元的主题创作。

  四代人,100多位舞者、演者、歌者,组成了这支主创团队。他们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拿出每个时代赋予自己在专业成长中累积的全部经验,去打磨一台既有传统古典美又有互联网潮流气质、既能传播地方文化又能开拓巡演市场、既能听得见百姓掌声又能举得起精品奖杯的舞台剧。

  1月10日晚,历经一年多的筹备,《天台遇仙》将正式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首演。互联网时代的新传播语境下,传统文化如何创新演绎、地方印象如何国际化传播、古典话语如何当代表达、时代智慧如何传承有序、历史文明如何青春共鸣、省属院团如何服务地方……这一晚,掌声将回答这一切。

  四代人,以洪荒之力创作一台很“二次元”的音乐剧

  12月31日,2016年的最后一天。人们在街上狂欢,在微信朋友圈里跨年。位于曙光路33号的浙歌二楼排练厅里,从东方既白到灯火通明,所有主创人员在加班排练。历经数月打磨,作曲、剧本、表演完成最终定版,新一轮排练再次启动。

  “好。第一场音乐不错,气势听起来像交响乐。”“对,放松,把视线给观众。”“抬头唱,上。”场上最忙的是蒋新光。他扭头向作曲交代乐感,抬手引导群众演员边唱边望向前方,号召候场演员跟上。这是《天台遇仙》的第一场序幕,借百姓称赞引申故事发生背景。

  厅内一侧,郑培钦正在和叶弘蕾斟酌剧本个别字词。是第五场曲三,郑培钦觉得按照这句“痴心于仙草被欲望遮住眼不去潜心修行自成仙”,在押韵和情绪表达上不够好。她逐字征求叶弘蕾意见,用笔将新词更正在台本上。

  这一刻,在这间两百平方米的排练厅里,挤满了五六十人。他们中,最年轻的生于1994年,最大的生于上世纪60年代。此刻,四个年代的才艺,在这台有着1500年历史的传说戏中激情碰撞。

  《天台遇仙》改编自南朝文学《幽明录》中记载的“刘阮遇仙”传说。传说发生在天台县境内,两名少年上山采药,误入桃源遇见仙女,开始了一段美好的人仙爱情,因惦念人间,少年终返乡。但天台山半年,世间已七世,两人再次离去。原文记载约两百字,但对后世影响极大。自唐代后,这个传说被广泛写入诗词、歌赋、戏曲之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引用最多的典故之一。

  如果用互联网流行语来表达,这个神话传说具有魔幻、青春、爱情的“超级IP”气质。事实亦确如此,创造国际国内影视业票房奇迹的《阿凡达》《哈利波特》《大圣归来》等均以神话为创作主题。

  传说已久,但成就一个“超级IP”仍需要更多创新。在编剧叶弘蕾看来,正是因为传说仅两百余字描述,给了今人改编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个想象首先是满足戏剧冲突的需要——多了一个大反派金科。剧情中,金科是修炼成人形的山妖,潜伏人间数百年,凶狠狡诈,不择手段。有了金科,舞台上的故事有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吸引力。

  对传说的创新演绎还没完。有请,太白金星!是的,你没看错。在这出音乐剧中,太白金星将“穿越”而来。不过,他的性情大变,不严肃,玩萌宠。他是天庭小仙,心地善良,却人微言轻,他偶尔会“耶”一声,撒个娇“打包桃子带回家”。这样的角色来自90后主创人员的创意,这是“网生代”最愿意表达的喜乐世界,一切呈现都可以萌萌哒。

  采取音乐剧的演绎方式,也是一次全新尝试。在董事长王文龙看来,互联网传播是平的,在故事题材本身具有国际传播潜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采用中外都能接受,能最大发挥剧院优势,并具有一定潮流度的剧种方式进行表达。于是,音乐剧成为最佳选择。此外,剧中还借鉴了国外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等表演技巧,力求中外融会贯通。

  不仅如此,“二次元+三次元”也成为本剧的一个努力方向。2016年12月29日,最为神秘的服饰造型进行了定妆照拍摄。在电脑上,记者看到,所有的主演造型全部按照古装动漫人物形象设计,比如女一号若曦,一袭长袍,额发飞扬,衣袂飘飘,通体散发着清冷潇洒之气,令人顿生飘逸之感。

  “魔幻、唯美、动情”,王文龙用三个关键词描述了整出戏的舞台效果。末了,这位60后老总抛出一句互联网流行语,“我们用了洪荒之力,‘小鲜肉’们,约不约?”

  地方政府牵手省属院团,做流行、有市场、讲世界语的精品

  在中国神话史上,刘阮传说是一个有起源意义的神话。

  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天台县觉得责无旁贷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整理、宣传。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地文化干部就深入到乡村采风,整理“刘阮传说”,并结集出版。近年来,经过该县不断努力,将内容衍生到民间戏剧、曲艺、工艺、美术等领域,并成功入选国家非遗项目。当地觉得这还不够,传说涉猎领域虽广,但知晓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5年的某个春日,合作契机始于一场闲聊。交流中,天台县提及希望打造一出刘阮传说的戏曲剧目,并希望王文龙能够提些建议。王文龙与戏曲打了一辈子交道,生性爽快的他直言戏曲不一定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在他看来,这个传说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元素,如佛学、唐诗等,戏曲表达较为单薄。同时,他毫不避讳地提出,可以尝试歌舞剧的形式。

  在接下来的一次交谈中,王文龙不禁向县文广局局长王正炳讲起戏来。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做一出歌舞剧。

  去年7月26日,大型神话歌舞剧《天台遇仙》项目正式在天台县签约。在当地媒体刊发的新闻稿中,这出剧被寄予了这样的厚望:“为了促进非遗保护,繁荣文艺创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品牌,让‘刘阮传说’融入更广阔的传播空间。”简单地说,天台县希望通过这部剧全景式地展示天台山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采访中,王正炳表达了天台对文化的真诚渴望。近年来,天台县对当地传统文化进行了细致梳理,仅地方神话人物就超过70个,但这些传说大多口口相传,以一县之力,难以实现较好的传播和传承。

  文化渴望的背后,是地方发展破题的迫切。2015年,当地天台山景区正式跻身国家5A级景区。在天台县的规划中,全力发掘天台山文化当代价值,以文化为魂、旅游为形,加快建设省级特色小镇天台山和合小镇,计划3年投资50亿元,打造中华和合文化圣地。对文化传说的产业开发,必然是重中之重。

  根据合作协议,《天台遇仙》由双方共同投资500万元打造,版权共有,浙歌负责为地方组建培养一支表演团队,能够实现常年驻演。这是王正炳所希望的,在打造精品剧目的同时,为当地培养一支文艺队伍,入驻天台旅游景点,并进行常态化演出,真正实现“旅游+演艺”的产业发展需要。这部剧还寄予了提升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待。

  一出戏,传递我省文艺创作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艺术理想

  在合作方式上,《天台遇仙》是我省第一个由省属院团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的剧目。“共同投资”四字分量颇重——在走向市场的勇气和信心上,双方达成了共识。

  省属院团服务地方文化并不少见。难能可贵的是,浙歌以人才入股投资,誓将其打造为一部“以社会效益为先,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统一”的精品力作。这也是自2010年浙歌改制后,首次以如此大手笔投入一部原创作品!

  力度空前。在人员配置上,由董事长王文龙领衔带队,副院长严圣民任艺术总监,主创人员全部启用新人。在严圣民看来,这个“新”有两个维度:一是资深人才的新领域,这是剧院首次创作音乐剧,如女一号郑培钦为浙歌首席女高音,作曲李军为谱曲奉献一生;二是新人新气象,大胆启用年轻人,如80后导演蒋新光,90后编剧叶弘蕾,在严圣民看来,他们有思想,有“网生代”气质,有独树一帜的潜质。

  “专业+潮流”是王文龙对“四世同堂”主创队伍的定义。敢于打破固有思维,让年轻人来解放思想,是王文龙的过人之处。同时身兼浙江话剧团董事长的他,在过去6年间,将改制后的浙江话剧团从依赖政府埋单送戏下乡转变为年演出近千场收入上千万元的快速发展轨道。用他的话说,“把人才的激情激发出来,让他们去闯。”

  “闯”,形象地概括了记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对这支主创队伍的深刻感受。

  而浙歌的青年演员们对这部作品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是令人感动,他们用对舞蹈的热爱、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以及高度的使命感,克服了过度疲劳、克服了旧伤新痛、克服了魔鬼式排练,一次又一次轻轻跃起、落下,打着绷带、涂着膏药,一遍又一遍地旋转、飞跃,对每一个动作都精打细磨……

  郑培钦的手边,常常带着一罐浓郁的柠檬水。因为时间紧,团队每天高强度排练,身为女一号,她的戏份重,唱词多,嗓子始终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前段时间,她本来要赴京参加文代会,可那几天偏偏是排练刚开始,她推掉所有活动,将全部精力放在这上面,一心扑在这部戏上。

  为了抓紧排练,主创人员还建了微信群。在这个群里,蒋新光随时想到的修改意见常常在半夜十一二点发出,又或是凌晨四五点联系。令他大感意外的是,常常是一个消息发出去,立即有人跟帖回复了。蒋新光十分感动,自己的没日没夜,影响了所有人员的没日没夜。

  排练场里数不清的激情付出,恰似这朝气蓬勃的新年新气象。在所有主创人员看来,这仅仅是点燃激情的开始。

  郑培钦有一个新年梦想。她希望有了这样一个开端,接下来自己可以跨入歌剧领域,向向往的艺术领域更靠近些。

  蒋新光有一个新年梦想。从这部剧起步,可以导出更多更好更时尚的舞台剧。

  叶弘蕾有一个新年梦想。将这出戏作为一个起点,能够用青春的视角让更多的浙江地方文化流行起来。

  王文龙有一个新年梦想。在今年的十九大献礼剧目《青春之歌》创作中,他期待这支经受砥砺的队伍能够再次挑起重任,为文化强省和“两美浙江”建设再添精品力作。

  ……

  激情,恰是触摸我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温度。一出戏,折射一个国有院团加速走向市场的决心;一出戏,传递我省文艺创作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艺术理想。如剧目尾声所唱“天台仙境有个传说,那传说跨越了时间蹉跎;天台仙境有个传说,那传说传遍了万里山河”,付诸于传说的激情终将成全这出戏,以及为之努力的每个人!

标签: 传说;音乐剧;天台遇仙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