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邱熠:让家乡人熟知陆蠡
2019年08月15日 09:30:03 来源: 台州日报 颜玲佳

  自从1989年到访陆蠡故居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邱熠一直念念不忘,总觉得应该为这位台州籍的“硬气”作家做些什么。

  陆蠡,原名陆考源,字圣泉,笔名陆蠡,是我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爱国主义作家、翻译家,天台县平桥镇岩头下村人。他与巴金是生活中、文学上的挚友,在巴金担任总编辑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担任编辑工作。抗战爆发后,受巴金之托,留守上海坚持工作,因为出版“抗战文艺”,34岁时被日本人秘密杀害。他跟柔石一样,是台州式硬气的代表人物之一。

  鲜有人知的抗日英烈、作家陆蠡

  最近,邱熠通过近4年的研究,出版了《地域文化与时代风云坐标中的作家陆蠡》一书。“我的初衷是,希望为陆蠡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系统性和初创性的工作。希望台州人能了解陆蠡,他是我们的一张文化名片。”

  这本书填补了陆蠡研究中“基础性”工作的空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吴蓓评价,书中所修订的陆蠡年谱、对陆蠡作品集佚的目录,集中体现了“基础性”工作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支撑,而这样的基础,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是做学问的根本。

  在邱熠看来,这本书最大的特色也在于此,“我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既包括文献资料的积淀,又通过陆蠡后人口述资料,发现和纠正了陆蠡生平研究中一些被忽略、被误传的事迹,整理了陆蠡不见于已结集文集的散轶篇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陆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本支撑。”邱熠说,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项“抛砖引玉”的工作,她希望有人参与到更丰富、更深入的陆蠡研究中来。

  1989年,邱熠与家人一起到平桥一同学家拜访。正巧,这位同学的夫人是陆蠡的侄孙女,她便带着邱熠等人去看陆蠡的故居。

  邱熠对陆蠡有模糊的印象,记得大学课堂上老师提过,说天台人陆蠡是巴金的好朋友,此外便鲜有听过陆蠡的故事。陆蠡故居是一座四合院,共11间房,其中部分给别人居住。房子虽然老旧,但还是有生活的气息。

  邱熠很有感触,陆蠡当年被日本人杀害,什么时间和地点都不清楚,关于他的史料也很少,他的生平鲜有记载,他唯一的女儿在杭州,且年事已高。邱熠判断,若不抓紧时间抢救陆蠡的资料,随着陆蠡近亲属年龄越来越大,关于陆蠡的史料会逐渐消逝。

  时隔16年,邱熠再访陆蠡故居,只见四合院内荒草萋萋,几间房子的屋顶已经坍塌,院内无人居住,杂草丛生,只有一幅陆蠡的照片挂在正屋内。第一次来,这里还有人居住,如今却已是一座荒废的宅院。更让邱熠惊讶的是,寻路时,年轻人几乎无人知晓陆蠡和陆蠡故居。

  那一刻,邱熠决定对陆蠡做一些基础性和初创性的研究工作,“我想趁陆蠡后人尚健在,考证他的生平,研究他的文学艺术成就,让世人了解陆蠡,最起码让家乡人熟知陆蠡。”

  纵向研究陆蠡,期待之后更深入的研究

  陆蠡牺牲时很年轻,他从1933年开始写作,到1942年7月被秘密杀害,出版的三本散文集也仅11万字,其中散文名篇《囚绿记》被选入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陆蠡的创作十分严谨,留下的作品不多,因此也没有更多被广泛传阅的作品,但这并不影响陆蠡的文学成就。

  邱熠是中文专业出身,近年来虽从事高校纪检工作,但心中仍有文学情结。这些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陆蠡研究中,带着课题组成员,走访陆蠡的亲属和相关人士,奔走在杭州、上海等地的图书馆、档案馆,查阅与陆蠡相关的资料。

  《地域文化与时代风云坐标中的作家陆蠡》便是关于陆蠡研究的集大成。这本书从人文地理和乡土叙事两种视角出发,对陆蠡精神品质形成的地域因素进行阐释,揭示了“天台山”“台州式硬气”的内在关联,同时跳出地域的狭小圈子,关注陆蠡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现代性建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彰显陆蠡的精神品格与文学性格,为现代文学增添了生动的作家个案研究。

  书稿付梓后,邱熠意犹未尽,“如果有可能,我的下一本关于陆蠡的研究,应该是横向的、同时代的陆蠡社会关系的研究。”

标签: 台州;故居;作家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邱熠:让家乡人熟知陆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