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旧城改造提升如何延续历史文脉 保护开发要双管齐下
2017年07月18日 09:32:38 来源: 温州晚报 王亮

  温州网讯 温州建城已有2000余年,如今的市区仍拥有总面积将近1.4平方公里的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在旧城改造提升过程中,该如何延续这些历史文脉?

  7月7日,本报刊发《城市要有颜值也要有温度旧城改造提升如何延续历史文脉?》一文,市决咨委、市委政研室联合温州晚报开展《问计于民》栏目“大建大美”专题讨论,邀请广大市民朋友献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留与利用等问题。

  网友:保护和开发要双管齐下

  “献计令”发出后,网友们建言踊跃,纷纷在“看温州”新闻客户端以及“温州问计于民”小程序上留言。

  网友“Nik”建议,要把历史街区内那些难看、小杂乱的建筑拆掉进行异地安置,大的古建筑保留下来修缮重建。整体性民居里保留原住民,把拆掉的房子设计成绿化花圃。把沿街的建筑开发成书法、国画、西洋画、音乐、舞蹈等培训机构。里面的房子重建成民宿和民俗馆,集参观、学习、住宿、消费于一体,让旧的历史街区焕发新机。

  网友“徐”表达了类似意见,他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要双管齐下。现存的历史古建筑还没有被改造的,基本上已破旧不堪或变成了危房,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对这些历史古建筑进行维修、改造,这样既保护和保留了这些历史古建筑的文化印记、改善了市容市貌、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又解除了危房隐患。对五马街、鼓楼街、晏公殿巷、朔门街等等的改造修缮,就是最成功、最好的例证。

  网友“唯闻”也认为,要把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网友“高兴”表达了不同看法:延续文脉,首先得认识文脉,很多人望文生义,以貌取意,如此张冠李戴,牛头驴嘴而已矣!

  网友“三戒”说:文物保护目前现状是点状保护居多。可以考虑加大力度,点状保护,线上开发。比如一处文保单位,除了保护这个之外,可以考虑投入开发周边一条街。这样有利于解决文保单位周边居民的居住条件。

  专家建言:四种方法保护古建筑

  针对该问题,文物、古建筑类专家又有哪些建议?记者找到了原温州市文物局局长、古建筑专家金福来。

  “旧城改造提升和保护文化印记两者并不矛盾,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各得其所。”金福来说,温州老城区内现有的五马街、墨池坊、城西街、庆年坊等历史文化街区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规划保护,总体来说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值得城区外围其他地方学习。

  金福来认为,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印记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1.就地保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古建筑、古民居周边打造一个小环境、小花园,与周边住宅区相融合,强调环境美;2.搬迁保护。就地保护存在困难的,可进行搬迁,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先生的故居原先位于市区高盈里,2006年整体搬迁至南塘,目前已成功打造成为温州数学名人馆;3.集中保护。目前温州在建造不少公园,可在规划时,划出3~5亩地作为古建筑民居的统一、集中保护区域,将同类型古建筑集中性大面积搬迁到公园内,进行保护;4.如果上述三种方法都无法实施的话,只能拆下原建筑部分材料,并以保存利用。

标签: 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温州;旧城改造;历史文脉;文化印记;搬迁;...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