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的变迁,见证一座城的传奇。温州解放街(曾用名南北大街)就是这么一条路。
南北大街一直是温州历史上经济繁盛、店铺林立的商业大街。上世纪20年代,随着外国商人的不断涌入,诞生了一批白墙青瓦、欧陆建筑风格的店铺,以及“益泰源协大祥”、“大生堂”等名店。
匆匆几十年,街上的铺子开开关关,生意起起落落,唯有老街一直在那里,绵延在温州人的记忆里。
如今的温州解放街,依然保留着浓浓的风味。这条古朴的老街,如同街上的百年馄饨店和汤圆店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映照着百姓的日常。
温州解放街小档案
●温州解放街原名南北大街,南起人民东路,北至望江东路,长2482米,南北以广场路东口为界。
●明清时期称“大街”,后来分名为“南大街”和“北大街”。
●1949年,南、北大街分别更名为“解放南路”和“解放北路”,2000年8月,两条路合并改称“解放街”至今。
●2003年,当地对这条街进行了“留旧补新、镶牙洗脸”,使得解放街成为集休闲、购物于一体,又不失古代建筑风韵特色的商业大街。
【县前头汤圆】县前头汤圆原名叫“郑德大”汤圆店,始于1901年。1958年和另两家汤圆店合并,改成如今众人皆知的名字。他家的汤圆洁白晶莹、滑糯爽口、皮薄馅大、馅心香馨,值得一试。
【长人馄饨店】长人馄饨始于1930年。最早是乐清人陈立标挑着担子叫卖进温州的,因陈个子很高,他的馄饨人称“长人馄饨”。长人馄饨皮薄馅多,盖料丰富,汤清味鲜,是老底子温州人内心的寄托。
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创造了许多商业传奇。
40年前,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就来自温州市解放北路的一户人家。
这张用毛笔书写的营业执照已经有些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它的主人就是今年59岁的章华妹。当年登记的证照中,她还是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40年间,从领取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到创办温州市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解放街见证了她人生和事业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小时候,解放北路就是温州最繁华的一条街,我就出生在那条街上。”章华妹记得非常清楚,那时候解放北路有许多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也有些邻居开始在自家门口摆摊卖小百货。
1979年,辍学在家的章华妹也依葫芦画瓢,从家里搬出小桌子小凳子,进了些百货小商品铺在上面卖。
“那时候没有政策,我们都是偷偷卖的。”
很快政策就来了。
1980年12月11日,章华妹从当时的温州市工商局领到了编号为10101的营业执照。那是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章华妹一下子感觉“多了一份很大的底气”。
“执照有了,可以放开拳脚了。”章华妹卖的东西越来越多,还坐船去上海、杭州、苏州进货。
当年与章华妹第一批领取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温州还有1800多人。很快,从解放北路到五马街,再到百里坊,小商铺如雨后春笋般繁茂起来。
出生在解放北路的章华妹,和她拿到的始于解放北路的全国首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下,众多温州商人创业打拼的一个缩影。
“南大街北大街,南北百货一条街。”事实上在普通老温州人的记忆中,曾称为南北大街的解放路,就是繁华的代名词。
温州市民俗协会名誉会长金文平告诉记者,历史上的南北大街两侧,巷弄颇多,大多是年代悠久的古道老巷。
如今的解放街依然繁华。“路上商品琳琅满目,两边是左右延伸的小巷道,从北到南就像是一副鱼的骨架,这条街串起了老城区的繁华。”
今年74岁的周富妹说起家门口的解放街,眼睛里会闪出孩子般的光芒。
“街两边的店铺看都看不过来,小时候总喜欢在街两边的弄堂里穿来穿去。”周富妹印象中,解放街真的什么都有,除了米店面店布料店,还有专门卖捕鱼工具的商店,有不少老字号的店铺,也有可以看西洋镜的神奇小店。
“那时候家里来客人了,妈妈就叫我去买县前头汤圆店的汤圆,拿着瓷缸子盖着端回来,感觉心情都是甜甜的。”
“以前没电,总觉得解放街的路更亮一些,因为街道宽敞,月光洒下来像银盘。”
……
1963年,周富妹考上大学,她第一次坐船离开温州。在外求学、工作漂泊半生。1994年退休后的周富妹选择回到温州老家,将房子买在了解放街周边的巷子里。
她说兜兜转转,就想住回童年待过的老街,这里依然是小时候的老房子,小巷里还有自己最爱的温州味道,“离不开了,这条解放街上有温州人的根和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