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的解放路在环城路外环城河岸,老嘉兴城的东面,南起春波桥,北至秀州北路。解放路先是南北向,接着弯到东西向,像个大大的“7”字。
早在唐宋时,这里已是烟火万家;明清间,这一带为春波坊、北板坊,成为城外商业圈。清代,解放路东北段习称西河街,西北段称柴场湾,比嘉兴城中集市更热闹。
这里是嘉兴近代工业的摇篮。永明电灯公司、培利布厂这两家企业是嘉兴最早的近代工业。这条路也见证了国家的历史。民国时,孙中山先生曾经来这条路上的兰溪会馆演讲。解放后,它改名为“解放路”。
嘉兴解放路小档案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西河街和柴场湾两路合并,改名为中正路。
●1949年嘉兴解放,当地群众到嘉兴军管会要求将中正路更名。根据群众意愿,将中正路更名为解放路。
●2001年解放桥到春波桥一段解放路扩建竣工,路宽18米。过解放桥至秀城桥一段的解放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粉墙黛瓦的明清商业街市。
【珊凤书场】解放桥西堍,有个“珊凤书场”,每日下午上演评弹,会有一群老票友天天聚在此地喝茶听戏。这里环境优雅,老人们只要花7元,就可以喝茶赏戏一整天。
【嘉兴南湖文化会客厅】嘉兴南湖文化会客厅由一栋古色古香的民居改造,是南湖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平台。这里会不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也展示了许多当地文创企业开发的文创旅游产品。
【吴镇塑像】在南湖区文化小广场内,有嘉兴元代名人吴镇的塑像。他是元代大画家,曾经居住在春波桥下的春波草堂,并在此绘就《嘉禾十景图》。
【解放桥】1968年6月,嘉兴县人民政府为了水利上的需要,在解放路后香橼浜,动员嘉兴县30个公社3000多人,挖掘出一条长200余米、阔30米的河,河上新建造了一座解放桥。
解放路上的老嘉兴人,大多已经搬迁。住在解放桥旁边,解放路143号的俞家,在这里住了近80年,可谓是这条路百年沧桑的最佳见证人了。俞家曾有10个兄弟姐妹,如今还有6个住在这里。
75岁的俞月珍排行老七,现在常和她的六姐、82岁的俞美英一起出门遛弯。家对面就是文化小广场,绿草坪上有长廊,坐着就能看到环城河上的秀美风景,解放桥和河对岸的仿明清民居尽收眼底。每到晚上,会有游船从河上驶过。
“我出生的时候已经在这里,住了70多年呀。”俞月珍边走边指着身边的地方,回忆从前的样子,“这里原来都是厂房,有电灯厂、酿造厂、印刷厂,还有德心医院。我父亲就在永明电灯公司上过班,就是这个草坪的地方。后来他调到待遇更好的民丰造纸厂去了,这才有钱买下后来的大宅子。”
那座宅子已经在1980年拆除,1984年他们一家人又回迁,住进了如今的居民楼。
“我们家户口本上写的其实不是143号。”俞月珍指着那个“解放路143号”的牌子跟记者说,“你看墙头下面有老的印记,是73号!”
果然,那个老墙头上有被涂抹过的黑色大字:解放路73号。在拆迁以前,俞家的宅子,就和如今环城河对面那些修旧如旧的建筑一样,白墙黛瓦,有三层,整整一大栋。
当年,俞家10个兄弟姐妹都住在这个宅子里。因为家里地方很大,附近居民开会都会聚到俞家来。
“连解放军都来住过!”姐姐俞美英自豪地说。
1949年5月7日拂晓,嘉兴解放。入夜群众载歌载舞欢庆,游行队伍从新马路走嘉禾桥,过春波桥,穿过当年热闹的中正路,上秀城桥再入城到北大街。游行队伍在走过中正路时情绪激动,高喊“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改掉中正路,还我西河街”。
解放军在嘉兴逗留不久,就北上去上海了。
正是这段日子,俞家迎来了7个解放军干部。
“晚上的时候,解放军挨家挨户敲门:老乡,开开门。”俞美英回忆,“那时候有很多人家都给军人住的。我们家地方大,就住了7个解放军干部。他们白天还在这里开会。但是我那时候太小,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记得他们要走的那天,有个女解放军干部送了我一件白色圆领衫,是大人的衣服,但是我们都很高兴。”
就在那些解放军离开嘉兴后不久,“中正路”改名成了“解放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