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宁波:治水再发力迈向高质量发展
“污水零直排”先行先试见成效
2018年05月02日 07:20:47 来源: 浙江在线 仇欢 蒋树平

  江北新三江口全景 沈国峰 摄

  浙江在线5月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仇欢 蒋树平)东海之滨的宁波,山海之间,城乡连绵的水网,让人沉醉。

  春来江水绿如蓝,清水来之不易。

  经历了全面铺开的铁腕治水,巩固、深化、冲刺的剿劣攻坚战,通过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美丽宁波”的美好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尽管治水成效显著,但对宁波而言,治水永无止境。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016年8月,宁波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全面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的目标。自此,新一轮锁定全域,剑指源头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攻坚战在宁波拉开了序幕。

  日前,宁波公布了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情况显示,宁波38个乡镇(街道)、7个功能区基本通过建设验收,实现“污水零直排”。这意味着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治水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成绩之上,新时代的宁波也欲实现新作为。积极推进“六争攻坚”、强化实干担当,通过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厚植宁波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全域攻坚污水直排

  对宁波来说,“污水零直排区”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要在宁波全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内,全部实现“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村庄全治理;沿河排口晴天无排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目标。

  作为纵深推进新一轮“五水共治”的龙头工程,“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攻坚治水难题的一把利剑,是治理污水直排顽疾的一剂良方。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一项探索,尚无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根据县(市、区)的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特点,宁波在北仑、镇海、慈溪、海曙等地作了探索,形成了包括慈溪涉水行业整治、北仑全域截污、镇海工业园区雨污分流、海曙老小区雨污分流等多种创建模式。

  经验已形成,建设全铺开。宁波把“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写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列入市委重点改革项目,成立全市“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修编城镇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出台《关于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村庄全治理”五个“全”的建设标准,从基础设施布局、排水管网普查、截污纳管、排污口整治、沿河拆违等多方面推进实施。突出以“老小区、旧城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城郊村)、乡镇(街道)建成区、中心村及自然村、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畜禽养殖场、十小行业及沿街店铺集聚区”等八大区块为重点,每年一个批次开展建设,用4年时间使“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范围覆盖所有行政区域。

  宁波从基础设施布局、排水管网普查、截污纳管、排污口整治、沿河拆违等方面全力展开创建。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已有8179个沿河排口完成整治,新增污水主干管网334公里、支管网1004.86公里,完成河湖库塘清淤1221万立方米,累计发出排水许可证12703份。

  2018年,宁波把“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排在了十大民生实事项目首位进行推进。按照市委“六争攻坚”决策部署,宁波新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镇(乡、街道)82个,其中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60个,共安排“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项目746个,计划投资77.26亿元,镇海区、北仑区、保税区、石化区、大榭开发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及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密织精细截污管网

  宁波北仑区因临港工业和外来人口涌入带来了大量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更成为这一地区治水中的难点。

  “小时候游过泳的河又回来了!”这是当下众多百姓的期盼。

  小浃江从戚家山街道横穿而过,同样穿过整个街道的还有一条主要水系,即青峙河水系。“青峙河水系没有外来水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戚家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该街道是北仑开展“污水零直排”创建的先行试点之一。与其他街道不同,这块18.6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全市开放开发较早的区域,集聚着300多家工业企业,同时也是北仑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辖区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整体拆迁。

  据了解,针对青峙河区域企业规模大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实施水岸同治,并邀请了专业治水公司同步治理水系污染,最终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雨水全部截污纳管。

  在生活区块,该街道对普通民宅和商品房的生活污水分别集中纳管,实行雨污分流。小浃江的颜值又回来了,治理带来最显而易见的成果就是,小浃江成了“全省最美河道”,“母亲河”有了钓鱼人。

  一个50吨的初期雨水收集池,让镇海骆驼机电园的浙江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干曙浩十分自豪,这是他一连忙活了几个月的成果。“有了它,下雨天,厂区路面上的积水不会再混着部分工业污染物直排进雨水管网了。”干曙浩说,工业园区中的初期雨水因溶解了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降落地面后又会沾染地表污染物,所以污染程度往往比普通城市污水更甚。

  在创建“污水零直排区”过程中,镇海将整治利刃指向了工业雨污水治理,并在13个工业园区、1000家企业中,开展雨污分流改造。

  镇海企业雨污分流改造的重点是污染水体的分离和对初期雨水的处置,共设定了三种处置办法:企业雨水基本无污染的,隔油沉沙后直排或进入雨水管网;污染不严重或无场地建收集池的,通过自动弃流装置,经过简单处理定量排入污水管网;污染严重且有场地建收集池,对初期雨水进行定量收集,并利用自动控制提升系统进行预处理,再排入污水管网。

  如今园区230余家企业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另有10余家企业进入改造收尾阶段。镇海机电园成为全市首个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全覆盖的工业园区。

  从源头治理着手,从一滴雨水开始,如今宁波的每一滴水中流淌的都是对老百姓“水清岸绿”的生态承诺。

  聚焦短板巧妙施策

  治水实践,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宁波经验和浙江智慧,而这,也成为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的机制优势、智慧源泉、信心所在。精准治理模式创新,一个管用办法,全面巩固和提升水质;一种强大合力,奠定了全民动员、协同作战的坚实基础。

  “十小”行业存在一定的低端业态,污水违规排放问题严重,是“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行动中的一大“拦路虎”。慈溪首创十小行业整治“三图三零”模式,进一步开启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新路径,在餐饮、美发(美容)、洗浴、洗车等四类大排水量行业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整治对象,将沿街店铺、农贸市场等“十小”行业全部纳入规范排水整治范围,对污水类型、排水量及配套管网等情况开展全域技术调查,共排摸确定“十小”行业整治单位8572家。根据店铺业态和施工条件不同,选择最新的预处理设施,如餐饮污水生物工艺油水分离器、毛发聚集器、隔油沉沙池等,同步配套外围排水系统,截至目前全部完成治理。

  去年年底,江北区中马街道污水“零直排”工程全部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从去年4月起至今,中马街道累计疏通及新设管网43000余米,改造及新增雨污水井1900余个,新建隔油池、监测井、化粪池200余个,基本实现雨污分流,辖区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为有效破解“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时间紧、排摸难度大、工程任务重等难题,江北区在中马街道率先试点,以费用节省、项目提速、水质改善、群众满意为目标,打造了“政府、群众、参建单位共参与、共监督、共管理”的“中马模式”,高效推进“污水零直排”。

  此外,中马街道还实行了关键之招——“长效工作机制”,对创建工作的每项任务都细化子目标,并一一明确“路径图”“时间表”,确保每项任务都有一整套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同时,把创建工作纳入各社区实绩考核内容,通过签订责任状,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线履职,职能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护水志愿者大军纷纷行动……

  “污水零直排”先行先试见成效,新的探索和创举仍在各地不断涌现。

  科学治理久久为功

  如今,从过去的单一治理到现在多元化的治水产业链,通过科技助力,宁波走出了一条“智慧治水”的新道路。

  宁波成立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集聚涉水领域高层次专家人才百余人,启动“村镇生态化治理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集成示范”等项目20个,开展“水体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开发”等治水课题58个,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去年数百位技术顾问分赴各地剿劣现场会诊把脉,每个镇街、每条重点问题河道都有结对的治水专家,为“污水零直排”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群工人在周巷北二环污水管网区块繁忙作业,他们有的操控电脑,有的疏导缆绳,一台机器人探测器正在对深埋地下的污水管道进行“体检”。“我们用‘小机器人’检查管道,就好像病人做‘肠镜’那样,不需要‘开膛破肚’就能清楚地看到管道里的情况。”工作人员介绍,“首先我们会把要检测的一段水管隔出来,把水抽干并清洗管壁,然后把‘机器人’放进去,通过传回来的图像了解管道情况。一些雨水管的直径比较小,所以只有它们才能进去。”

  工作人员口中的“机器人”其实就是“CCTV”管道影像检测设备,它是一个带摄像头和照明灯的有线爬行器,通过主控制器和操纵电缆盘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操控。

  如果管道破碎不太严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维护人员可以采用管道点状修复气囊,在不挖开地面的情况下直接修补。如果说前面的是做“肠镜”,那这样的修复过程简直可以称为管道“微创手术”了,如此省时省力的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成本较高,但大部分的企业都愿意选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管网修复。

  除了智能机器,地理信息也在“污水零直排”项目中得到应用。为了使探测排查的管线数据将来能够被更有效利用,准确盘摸地下管线情况,鄞州区潘火街道将内部各主干路及小区雨污水管线,辖区涉染源及排污设施的调查评估报告、探测资料档案等归入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库。

  源源不断的治水新技术新创意,“高大上”的治水新利器,被运用到大大小小的管网、河道之中,一汪汪清水中流淌的都是科技治水的智慧因子。

  城市河道

  象山南大河 张为民 摄

  东钱湖全景

  (本版图片由宁波市治水办提供)

标签: 污水;全景;街道;污水零直排;雨水;污水管网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50235869740466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