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禁补”之后“进补”依旧 补课费用直追住房按揭
2018年06月07日 07:08:55 来源: 据新华社

  再过段时间,中小学就会陆续放假,各种课外培训班又会火起来。假期,很多孩子不轻松,几乎被补习班、培训班课程排满了:一三五奥数,二四六英语……网络上流传的段子“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鸡飞狗跳”,折射出了这种教育焦虑症。

  要缓解焦虑,就得课外“补补补”。所谓“学校减负、家长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公办学校减负、社会培训机构增负”,课外补习热正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70%左右。

  补课费用逐渐走高。“课外补习往往收费不菲,一些80后白领夫妻,每月住房按揭还不到一万元,但孩子的补课费已经快赶上这个水平,这大大加重了家庭负担。”有教育界人士表示,上补习班拼的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体力心力,更是家庭的实力。

  实际上,针对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问题,教育部等四部门在今年2月底宣布将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治理后有变化吗?

  何老师在一所知名中学教英语,他告诉记者,现在“补课”是敏感词,但同事参与补课的现象仍在继续。“校长开会专门提到了这个事,说大家要注意安全。”

  对于专项整治行动的效果,学生家长张玲摇摇头说:“没用。那些机构只不过是把教材的封面撕了,改头换面包装一下,但培训的还是那些内容。”

  在记者的调查中,不少受访的家长表示,送子女去培训机构参与应试导向的培训是“被逼”的。果真如此吗?

  引起家长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老师“课上不讲课后讲”“跳讲”的担忧。记者调查了解到,在主管部门的严厉查处下,老师“留一手”的做法已极为少见。

  “被逼”的另一种解释:“还不是因为升学考试!”这番解释的背后其实是家长过高的期待。有教育人士表示:“家长要接受一个事实,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上北大清华。”

标签: 家长;补习班;培训机构;培训班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