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烈日坚守见精神 民生关怀撑绿荫
2018年06月28日 06:10:56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胡芸 张冰 陆海旻 报道组 鲍雯霞 续大治 通讯员 沈洁 张立 张丽丽

1.jpg

德清党员一线送清凉。王正 摄

  编者按:烈日炎炎似火烧,“35℃+”持续“炙烤”。在浙江各地,仍有无数的劳动者冒着酷暑,坚守在岗位一线。我省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为建设者送“清凉”,为百姓送“保障”,全力以赴抗高温、保民生。

  关爱民工 空调进宿舍

  6月27日,骄阳似火,最高气温达到37℃至38℃。毫无遮挡的台州沿海高速三门段施工工地上,温度更是高达40℃以上。中午11时30分,在三门段PPP1标一分部工地上,全身被汗水浸透的江苏籍工人陈传龙一走进自己的宿舍,第一件事就是拿过遥控器打开空调,享受起习习凉风。“这些空调都是上个月新安装的,最近天气热,刚好派上用场!”

  作为台州市加快沿海开发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沿海高速三门段全长37.5公里,项目概算投资70亿元。它的建成通车,将提升三门县区位优势,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保证200余名施工人员能得到有效休息,施工单位中建三局斥资10万余元,30间宿舍全部统一安装空调,电费由项目部承担。项目部还把医生请到施工现场,为工人免费体检,发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并适当调整作业劳动和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专项整治 保舌尖安全

  持续高温,食品安全问题更不容忽视。6月26日上午,海宁市对36家餐馆、企业食堂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熟食操作、食品贮存、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部分餐饮单位存在无固定凉菜操作区、易霉变食材贮存不规范等问题,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

  6月15日,海宁市下发通知,要求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加大夏季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严把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目前已检查600余家社会餐饮机构、企事业单位食堂,共抽检食品样品120批次,合格率达100%。从检查的情况看,总体情况良好,个别问题已按食品安全法规定进行处置。

  此外,针对高温下食品易变质的问题,海宁市场监管局重点抽检了杨梅酒等自制酒、熟肉制品、凉菜等。同时,通过“以网管网”的方式,对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平台入网餐饮单位的真实情况,已对3家线下无实体店的餐饮单位进行了下架处理。目前,全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12345全天候畅通,对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3.jpg

320国道上工人们冒酷暑修路面。宁文武 摄

  三千“驿站” 请环卫工纳凉

  “根据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温38℃,请各单位按规定安排环卫工人轮岗,注意防暑降温,落实好各类避温措施。”这几天,杭州市各环卫公司每天早晨都会收到来自杭州市城管委市容中心的提醒信息。

  正午时分的杭州市区,滚烫的街道鲜有行人。在江干区德胜东路杭海路交叉口,结束了一个时段的辛苦工作后,保洁员徐保献的橙色工作服早已湿透。她和附近其他环卫工人陆续走进 “城管驿站”,准备休息纳凉。“我们已经接到通知,中午11时半到下午3时轮休,这里有空调、躺椅,吃完饭可以休息一会!”徐大姐说。

  记者看到,4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内,空调、冰箱、微波炉、热水壶、餐桌和躺椅等一应俱全,驿站还为环卫工人准备了凉茶、绿豆汤及藿香正气水等,以防中暑。

  目前,杭州全市共有3112个城管环卫爱心休息点(驿站),配置了降温设备,供环卫工人、停车收费人员等一线工作人员避暑休息。杭州市城管委市容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和往年一样,6月至9月,各用人单位会按照最新政策,为职工发放高温津贴。各用人单位还组织一线高温作业人员的健康教育、身体检查,以及送水、送药到一线等工作;对环卫怀孕女职工,不安排高温天气露天作业,调整到室内工作场所作业。

  敲门行动 助老年人度夏

  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下属的13个社区, 60岁以上户籍老人约11000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2000人左右,独居孤寡老人近150人。高温天里,一旦独居老人身体不舒服,不及时发现的话,很容易发生意外。对此,文新街道各社区社工、社区助老员与志愿者一起,增加了上门频次,每天轮流敲开老人家门,询问老人最近的身体和生活状况,送上绿豆汤等清凉慰问品,为老人检查用电安全。

  “李爷爷,这两天身体还好吧?我们给您带了绿豆汤,还有些藿香正气水,有不舒服就用上。这几天天热,要注意防暑,午饭后就不要出门了。”26日上午10时,杭州气温达到33.8℃,德加社区社工陈美琼和同事来到中兴公寓独居老人李根全家中,细心地询问老人身体情况,把带来的清凉饮品和防暑降温药品整齐地摆放在桌上,还对老人家里的空调、电扇等用电设备及线路进行了仔细检查,“有什么困难随时和我们联系。”

  李根全今年81岁,子女长期在外工作,他的生活,社区工作人员记挂在心。陈美琼说,高温天来临后,他们每天至少要走访10个老人,保障他们安然度夏。

2.jpg

铁路宁波站降温喷雾带来清凉。 忻之承 摄

  喷雾降温 乘客大呼凉爽

  连日来,宁波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进入高温模式。从6月15日开始,铁路宁波站南广场公交站、出租车上客区针对高温天气开启了“花样”降温模式,为进出乘客送去清凉。

  炎炎夏日,在公交站台等车堪称“煎熬”。6月27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铁路宁波站南广场公交站看到,180米长的候车长廊上360个喷头已经全部打开,长廊里飘浮着一片白色细雾。“这种降温方式挺好的,我们在大热天等车也不会感到那么热。”来自江西的汪小姐竖起了大拇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乘客尤其是老年人,纷纷表示喷雾降温确实带来了凉意。

  “只要气象显示室外温度到了30℃,我们就会立即开启喷雾降温系统。”宁波海曙区南站综管办设施管理科科长易淑森告诉记者,这套喷雾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将水以微雾颗粒状喷入空气中,利用水蒸发吸收大量热能,可降温3℃至5℃,还能净化空气。每隔60秒喷雾一次,一次持续60秒。

  地上有喷雾,地下送凉风。当记者来到南广场地下出租车上客区时,马上被一排“大家伙”吸引。这是南站综管办应对高温为候车乘客特别定制的冷气机。“每到夏季,这里又热又闷,还有浓浓尾气味。”易淑森说。高峰时,南广场出租车上客达到了500人同时在线,200辆出租车怠速接客。不少乘客希望候车环境能得到改善。目前上客区共安装了8台冷气机,凉爽的冷风不仅为候车乘客带来清凉,也起到了阻隔尾气袭人的效果。

  骄阳之下 精调杭黄铁路“神经”

  浙江在线6月28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娄晓磊 记者 张帆)6月27日,紧张建设中的杭黄铁路,进入静态验收前信号安装调试的关键阶段。

  早晨7时半,在富阳站的道岔上,提前上工的方旭华和工友们,已经被毒辣的阳光“炙烤”得汗流浃背。在他们的身后,全长265公里的杭黄铁路,从美丽的富春江和千岛湖畔的青山间穿行,初展美丽姿容。

  “如果把钢轨比作骨架、车站比作关节、电力比作血液,信号则是她的‘神经’。”杭州电务段杭黄铁路配合组副组长方旭华说,他的主要任务是为185公里杭黄铁路浙江段搭建信号“神经系统”,确保信号系统能顺利从建设转入营运维护。

  32岁的方旭华,先后参加过宁波枢纽工程、衢九铁路等大工程建设。到杭黄工地半年多来,185公里长的浙江段,这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外表斯文的工程师已用脚步丈量3遍。检查电缆、校验配线、测试数据……每天,他背着12公斤的工具包奔走3万多步,行程20公里以上。因为长期斜挎工具包,方旭华单薄的肩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他笑称这是杭黄铁路给他的“荣誉勋章”。

  顶着39℃高温,方旭华一直保持半蹲的姿势,足足用了40分钟才在微毫的变化之间,找到了道岔最佳锁闭状态时发出的“咔嚓”声,而此时他蹲过的地面上已被汗水淋湿。处处都上心,建成即精品。“道岔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国家标准是0.5毫米,我们的要求是0.2毫米,精度提高两倍多。”方旭华和团队调好的道岔与基本轨间距离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粗细,连一张A4纸都塞不进。

  被誉为“神经中枢”的车站信号楼机房控制着整套“神经系统”。走进富阳站的“神经中枢”,4382条线束排列井然有序,1106个铭牌标志清晰醒目。不仅如此,每条“神经”走向整齐划一,配线端子上的所有线都做了去向、作用等清晰的标记,而这些“工艺品”都是方旭华和同伴们“精雕细琢”出来的成果。

  半蹲身子,两根手指快速灵巧地从线堆里理出一根线,方旭华如“鹰眼”般仔细查看每组配线的焊接点。这样的工作,方旭华和同伴们每天要检查5600多处。截至6月中旬,施工配合组坚持每天“问诊把脉”,共检查完成重点设备8千多件,测量数据1万余条,发现问题近两千个,为杭黄铁路“神经系统”的健康保驾护航。

  高温来袭 医生支招预防中暑

  浙江在线6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文芳)持续高温,热浪来袭。6月27日上午,“炎值”再度爆表,杭州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当日主城区最高气温“热出”38℃。

  高温持续半周来,杭城各大医院急诊室接诊的中暑病人日渐增多。“这两天,滨江院区急诊室接诊近20例中暑病人,其中3人较为严重,被送进抢救室。”浙医二院滨江院区急诊护士长杨敏斐说,幸运的是3位严重中暑病人都未达到热射病的临床指征。

  浙医二院诊医学科主任张茂告诉记者,封闭高温环境里或露天暴晒中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员、运动员,以及年老体弱、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属中暑“易感”人群。严重时,可能导致致命性急症热射病,即重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高热和神志障碍,可累及脑、肝、心、肾等多器官,死亡率高达60%以上,每年高温时节,因热射病致死病例并不鲜见。此外,由于气温蹿升,对一些有基础性疾病的特殊人群来讲,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一般来说,热射病高发期出现在7、8月。”张茂说,目前,在“三伏”天持续高温来袭前,最紧要的要提高认识、防暑降温。应尽量避免暴露在烈日下,如实在因工作原因不可避免,应加强防护措施,限制暴露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如出现头晕、恶心、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应及时休息、监测体温,不能掉以轻心。


标签: 铁路;方旭华;空调;乘客;降温;娄晓磊;张帆;环卫工人;检查;炙烤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