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即诚实,就是忠诚老实,实事求是,不说谎,不虚伪,言行一致;信即守信,就是言而有信,恪守信约,说到做到,履行诺言。信以诚为基础,诚自然能信,离开诚无所谓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规范,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就是我们的一份责任,体现着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襟怀坦白,体现着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诚信立学,诚信立身,诚信立行,恪守诚信。一点一滴,播洒培育诚信的种子,共同筑就诚信森林。
警句格言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故事小屋
苏武牧羊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流传了几千年的真实故事。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的汉朝地域非常辽阔,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chán yú)即位,特派使节向汉朝进贡,以图缓和相互关系。汉朝皇帝为表示友好,派遣中郎将苏武率领100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向匈奴回礼而出使匈奴。
出使那一天,苏武手持长长的象征汉朝与邦国之间友好往来的节杖,随着一声威武的号令,在鼓乐声中庄严启程。浩浩荡荡的队伍和丰厚的礼品,展现出汉王朝对永久和平的殷切期望。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苏武完成出使任务,准备返回时,因匈奴上层人士发生内乱,苏武手下的人受到牵连,所有出使人员被强行扣留。
单于知道苏武爱国,为人忠贞,又很有才干,一心想留下他为匈奴效力。于是,采取了多种手段。
第一招是劝降。单于派了汉朝以前出使匈奴后叛变,又当了大官的卫律去游说。卫律遭到了苏武义正词严的反驳,他说:如果我忘恩负义,背叛祖国,就算活着,也没有了颜面。说罢,抽出配刀就往自己身上刺进。刹那间,鲜血喷洒而出。经抢救,苏武终于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得知后,心中暗暗佩服苏武气节的高尚,同时又心生一计,要用高官厚禄收买。但一次又一次的说服都被苏武断然拒绝。
恼羞成怒的单于见软的不行就下令来硬的,将苏武囚入地牢,想用饥饿将逼迫他投降。在寒冷刺骨的地牢里,饥饿曾使苏武几次昏倒又苏醒。就在濒临死亡之时,苏武一步一步爬到雪堆旁,从那从不离身的汉使节杖上揪一撮毡毛,再抓一把雪,一起塞进嘴里,慢慢咀嚼,艰难吞下。就这样一口又一口非常人所能做到的办法,竟使苏武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单于知道后,先是惊讶,后是恐惧,以为苏武是神人。但又不甘心失去这个人才,便采用最后一计。将苏武流放到荒芜人烟的北海(现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交给他几只公羊,说是等到公羊下崽、哺乳之时方可回来。
其实是想让苏武自生自灭,永不归汉。
苏武明知单于之计,却毫不畏惧,毅然前往。在风雪交加的北海,苏武每天手拄汉使节杖,仿佛就在自己祖国担当大任。履行朝廷嘱托的使命感和忠于祖国的气节始终支撑着他,他相信一定会有重见曙光的一天。
就在那极其艰难困苦的日子里,苏武面对单于派来继续劝降的人说过:我和父亲受封于朝廷,国家给了我们非常优厚的待遇,朝廷的恩德是我报答不尽的。现在,就是赴汤蹈火、为国家牺牲,我都是心甘情愿的。他的这番话,使劝降的人羞愧而去。正是凭着一定要活着回去、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使苏武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没有食物,苏武靠采野草、打野鼠充饥;天寒地冻,苏武每晚都和羊群挤在一起。
经过十几年苦难的煎熬,苏武终于盼到了汉朝和匈奴重又开始和亲的那一天,他终于可以回到汉朝,回到家乡了。这时,离当年苏武出使匈奴已有19年。曾经浩浩荡荡100多人的队伍,只剩瘦弱不堪的9个人。曾经高大英武的苏武,已经须发皆白,容颜枯槁。但他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和忠于祖国的气节,长久地赢得天下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