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1965年出生在素有“关外第一县”之称的辽宁遂中县。
从小,杨利伟就崇敬英雄人物。那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老邻居赵忠山。一有空,杨利伟总爱缠着这位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前辈讲战争年代的故事。许多英雄故事在杨利伟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上小学时,有一次学校组织观看影片《英雄儿女》,杨利伟被影片中王成的牺牲精神所震撼,他在自己所写的影评作文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学习英雄人物,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看了电影《林则徐》后一回家,妈妈就问他:看了都学到什么了?他立即回答:“林则徐太伟大了,把烟都烧了。只有祖国强大了,国防稳固了,中国才不会第二次成为东亚病夫。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杨利伟从小就确定的志向,就像一个庄严的承诺。中国人常言道:“一诺重千金”。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杨利伟勤奋学习知识,刻苦锻炼身体……
1983年,也就是杨利伟17岁那年。他终于在遂中县通过层层筛选,从1500多名适龄男青年中脱颖而出,成为空军飞行学院选中的3名学员中光荣的一员。
有一年,已成为飞行员的杨利伟回乡探亲,在回母校遂中县二中看望自己的老师时,在和李校长谈话中说过:“当兵就没有想过个人的安危,当兵就是保卫国家人民的安全。”这句话正是杨利伟心中的誓言。从当兵的那天起,他就在忠实地实践着这个誓言。
1998年1月开始,杨利伟被严格选拔,驻进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开始了航天员的训练生涯。同时,他将自己的志向提升到了对国家航天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高度的责任,并无怨无悔地为此付出着汗水和艰辛,奉献和牺牲。
在这里,第一难关是基础理论学习。课程多,涉及面宽,汇聚了当代最尖端的高科技知识,比飞行学院的课程要难上几倍、几十倍。杨利伟也说:“好多知识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我来说非常困难。”但是他肯吃苦,善于钻研。在最初3年学习期间,他从没在晚上12点以前睡觉。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考试他得了93分,在新入选的航天员中名列第一。即使是基础比较薄弱的英语,在杨利伟的努力攻克下,居然得了100分。当基础理论学习结束时,杨利伟的成绩是全优。
第二个难关是极其严格的身体素质训练。太空是美丽而神奇的,但对于将要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来说,没有了重力、氧气和水等一切人类生存条件,是何等的残酷。为了适应那种残酷,宇航员的训练大都在模拟太空条件下进行,当然也是残酷的。对此,杨利伟说:“我的爆发力不错,但耐力比较差。原来,在飞行学校的时候,所有的体育项目考试都是优秀,惟独长跑需要‘攻关’。”为了攻关,杨利伟抓住各种机会练习长跑,结果导致骨膜炎,上厕所都不敢蹲下来。他坚持不懈锻炼的结果是,长跑成绩和其他各项身体素质训练成绩一样,都是“优”。
第三个难关是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这是向人的极限能力挑战,是航天员训练中最艰苦的。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飞船返回地球时,超重值极大,相当于要承受人的自身重量近10倍的压力,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直至丧失生命等状况。所以,要“飞天”,就必须通过几近苛刻的训练来增强人的超重耐力。
超重耐力训练在离心机里进行。杨利伟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于是,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满了宿舍墙壁,随时默记。他还用小型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刻制成光盘,有空就看。这使他终于能做到,一闭上眼睛,眼前就呈现出清晰的舱内景象,所有按钮和开关的位置、颜色,都烂熟于心,闭着眼睛都能操作。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后,杨利伟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取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正因为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熟悉与精通,在后来21小时23分钟的飞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没有出现任何一点失误。
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练就过硬的技术,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杨利伟完美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也极其完美地实现了他从小就立下的伟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