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3月18日讯“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生心中扎根”、“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今天下午,我省教育系统举行专题座谈会,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会上,10多名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各抒己见,畅谈学习“八荣八耻”的心得体会。
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认为,“八荣八耻”是最好的德育教材,各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能让德育教学流于形式。
“培养学生首先要防止‘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是‘有才无德’的人,不但是一种悲哀,还可能是一种灾难。”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长潘军认真地说,由于升学、就业等压力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在教学中有些急功近利,片面强调学生的技能培训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八荣八耻”无疑是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标准,学校要坚持“以德育人”的原则,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针对一些学生身上出现的奢侈浪费、个人主义、考试作弊等现象,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玉芝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社会上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八荣八耻”中“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等内容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让人高兴的是,“八荣八耻”的内容有望写入教材。“要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校园成为强音,在学生中扎根。”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说,今后,省教育部门在修订有关教学大纲、审查教材内容时,将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把荣辱观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奚建华告诉记者,学院已经着手准备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写进教材、引入课堂,在课堂教育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凸显社会主义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