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动态 | 要文要论 | 时事报告 | 浙江儿女 | 主题教育 | 读书活动 | 爱国主义教育 | 经验交流 | 专题 | 你点我答 | 时政资料库
互动窗口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浏览
新闻发布会 更多
·今年上半年浙江拉闸限电减少
·越剧优秀剧目在全省展演
·浙江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农资掺杂使假依然存在
·绍兴11月举办中国越剧艺术节
专题活动 更多
潮 起 钱 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评论之二
浙江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展
科学发展观在浙江图片展
兼职讲师团动态
更多
·龚吟怡在省委兼职讲师团成员座谈会上讲话
·省委兼职讲师团成员座谈会纪要
·调整充实讲师团成员和授课内容通知
·做好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工作通知
·做好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讲工作通知
时政资料库 更多
·浙江省人大代表议案处理办法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
·浙江精神的生动展现
·“50佳”创业新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时论 > 青少年读书活动 正文  
    
【读本选登】勇敢接受挫折的磨砺

  执政为民 以诚待人

  "大浪淘沙,警钟长鸣,不忘宗旨,永葆本色",这十六个字,这是。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的座右铭

  在湖南,常常会听到人说:"培民书记是我的好朋友。培民书记像我的好兄长。"

  说这话的人大都是普通百姓。该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和多么平等的关系,才能让他们自信地将一个省委副书记称为自己的朋友?

  曾令超,一位司法干部,在一次维护社会治安的事件中受伤,双目失明,后来从事文学创作。他听说了兼任省残联名誉主席郑培民的名字,写信希望得到郑培民的题词。

  犟犟的老曾打定主意只写一封信:如果郑培民不回信,那我也犯不上巴结他,管他是多大的官!

  回信来了,曾家的电话也响了。

  半个多小时的电话里,郑培民详细询问了曾令超的各种情况。他怕在纸框子里摸索着记录的曾令超不方便,把自己家里和办公室的电话重复了三四遍。

  最后,郑培民一定要等到曾令超放下电话后,自己才挂电话。老曾实在受不了这等"待遇",坚持让郑书记先放电话,推来推去,还是老曾拗不过书记。以后,在他俩的交往中,这已成为习惯,也成了默契:每次,郑培民都要听到电话那边"咔嗒"一声,自己才轻轻挂上电话。

  见了面,郑培民一把抱住了什么都看不见的曾令超:"你摸摸我,咱俩高矮胖瘦差不多!"他又摸摸曾令超脸上的伤疤:"阴天下雨会疼吗?"

  热茶倒好,先放在一边。等到不烫了,郑培民才端到老曾手上,"现在可以喝了。"

  湖南桃源县漳江镇有个川湘饭庄。说是饭庄,其实就是个灰头土脸的路边小店,小到只有两张桌子,走在路上一眨巴眼就可以略过它。郑培民偏偏与这家饭店的老板李德胜成了朋友。

  李德胜身有残疾,虽为"老板",日子仍显艰难。每次往来湘西州与长沙,只要是坐汽车,郑培民一行人准会到李老板的"鸡毛小店"吃饭。每次,郑培民都要从包里扯出一条特意带来的香烟:"给,拿着抽!"李老板也有礼物回赠:自家做的酸萝卜泡菜。

  就是当上了省里的领导,只要路过,郑培民的笑脸还是不改,照样交钱吃饭。

  其实,李德胜的小饭馆所处的位置并非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饭菜手艺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郑培民的秘书、司机都明白,培民书记用这种办法既可了解民情,又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也照顾了李德胜一家的生计。可郑培民却又从不说破,他顾及的是残疾人既要养家糊口,又不轻易受人施舍的尊严。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郑培民的心。即使当了大干部,郑培民还是像一棵永远不会离开大地的大树,枝桠扬得越高,根往泥土里扎得越深,他的根系牢牢地扎在"人民"二字上。

  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郑培民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郑培民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吃的什么饭;看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撩开蚊帐摸摸农民床上的被褥。郑书记还爱在农民家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饭食也嚼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宿在农家。这个住宿的人家他会留意选一下。在湘西州永顺县高坪乡雨龙村,他每次去那儿,都住在一户孤寡老人家。郑培民心里明白,农村的孤老,没有子女照顾,精神上孤寂,有时也难免被不懂事的乡邻欺负,他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孤寡老人带来精神上的支持和尊重。

  郑培民是个心细的人。他回湘西,有两件事必须做---陪老同志吃一顿饭,打一次扑克;他下乡,在乡镇和农民家吃饭,一定会把饭钱交上---"老百姓生活得不容易!"

  一次,走进火炉坪村,郑培民发现一位老人在远处招手,村干部向他解释,这是村里的五保户,80多岁了,没见过省里的大干部,想看得清楚一些。

  "那好,我和老人照张像,让老人家看个够!"郑培民笑着走了过去。

  一天晚上,工作结束得早,郑培民兴致颇高,"走啊,咱们也去尝尝夜宵!"

  趁司机停车,郑培民站在夜宵店门口,与摆槟榔摊的小贩聊起来。小贩告诉他,自己是下岗职工,父亲得了癌症,一天摆摊下来赚的钱刚刚可以供一家人糊口。

  郑培民心里难受极了。他转身离开,"你看人家生活得多艰难!这夜宵怎么吃得下去!"

  对郑培民来说,他与普通的百姓,压根是长在一起的,他的心为他们而快乐,为他们而疼痛。

  倒下的郑培民,擎起来的是精神上的火炬。你经常念叨的四句话:"大浪淘沙,警钟长鸣,不忘宗旨,永葆本色",已经变成了你的精神遗产,时时地被人们享用着。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描述你,不需要更多的词藻雕琢你,郑培民,你让人们记住了:天地之间,曾经有过这样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

 相关稿件  
·创业遇挫折 虚荣心作祟 天之骄子当起骗子
·26号家长叶秋阳 让挫折成为催化剂
·挫折不可避免,但我从不低头
·学生挫折教育 需要共同关注
·为成年人心理挫折,原因知多少
·身残志不残 让挫折成为成功起点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