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为民底色永不褪
——访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诞生地上羊市街社区党委
2021年04月06日 07:12:4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张彧 周逸 见习记者 王柯宇

  春雨微润。自熙熙攘攘的元宝街转入,我们在金钗袋巷79号止步,便到了杭州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党委所在地。72年前,“居民自己的事自己商量着干”的共同想法,在这片不到0.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催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

  自白墙黛瓦间推门而入,第一任居委会主任陈福林的铜像静静伫立,一旁“凡事大家商讨,这是最好的民主方式”这行字分外醒目,那是居民自治的起点。在铜像对面,三道特殊的“门”敞开着——社区党委在这里设置了联调室、民意小圆桌和邻里值班室,百姓大小事都能在这里“商量着办”。精神的传承在这一刻有了现实的交集。

  从新中国的起点到“十四五”的新起点,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为民服务的初心,跨越时空,传承不息。

  一间开了12年的“邻里值班室”

  社区的事“群众说了算”

  这几天,金钗袋巷72号的小店老板应女士,看着街边新建的20个古色古香的晾衣架,藏不住笑意。“以前这一带要晒衣服只能放在周边的绿化带上,这下好了,我们不用打‘游击’了。”

  晒场不足的烦恼是怎么解开的?“找邻里值班室啊!”应女士脱口而出。

  早在2009年9月,为了搭建和居民沟通的桥梁,上羊市街社区党委发动党员群众自发成立了“邻里值班室”——从反映问题到调解矛盾、从接送小孩到浇花收衣,这间值班室是个什么都管的“万事通”。

  “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社区,居民自己的事自己定,正是当初设立‘邻里值班室’的目的。”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书记郭子渊说,这和72年前第一个居委会划分40个小组,帮助政府传达政令、反映民意的做法,异曲同工。

  时光流转,当年的故事未曾被遗忘,一个理念更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今天,我们社区治理经验中,最核心的还是当年‘居民当家作主’的自治理念。”郭子渊说,比如新增晾衣架虽然只是小事,但从前期选点到外观设计,都充分征求了民意。“小区要改什么,怎么改,住在这里的大家伙儿说了算。” 

  “凡事大家商讨,这是最好的民主方式。”掷地有声的这句话,贯穿了社区发展的大事小事,在上羊市街的每条坊巷随处可见:金狮苑小区有一条左宽右窄的异形绿化带,是为了满足周边居民不同的需求;云雀苑小区正在扩建公共厕所,是为了解决“如厕难”……

  一件件小事得到解决,信任感逐渐夯实,整整12年始终敞开大门的“邻里值班室”已从“小苗”长成了“大树”:上百个值班点、469位党员,如枝丫般延伸至社区的每个角落,串联起了3823户居民。成立至今,“邻里值班室”共协商解决社区居民大小事件4000余件,其中,有党员参与的协商事件占到50%以上。

  一个建在河道上的党支部

  支部下沉到“毛细血管”

  从望仙桥到通江桥,河岸一共623米。这段路,中河党支部书记樊建华和23位支部成员,风雨无阻地用脚步丈量了7年。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今年74岁的樊建华,在中河边生活了40多年。作为老党员,樊建华退休以后一直希望为社区做点什么,“首先就想到了这条河。”

  2014年,樊建华和其他几位退休党员一合计,自发开始“守护中河”:上午7时到11时、下午1时到5时,是他们每天固定的巡河时间。

  “大毛病没有,小问题不少。”当时的中河边,棋牌室的老板喜欢在河里涮拖把,小吃店的老板常在河边洗衣服,还有附近的老杭州喜欢来钓几竿……抱着“做工作不能硬来”的想法,“聊天”成了樊阿姨们的独家秘方,每天早晚在河边蹲点,一看到不文明行为,就上前耐心地聊天式劝导。渐渐地,岸边的拖把和钓竿不见了。记不清多少个来回,换来的是七本“河道观察日记”和沿河百姓舒展的笑脸。

  这样一支特殊的巡河队伍,很快就被上羊市街社区党委注意到了。2017年3月,“建”在河道边的中河党支部应运而生,樊建华成了中河党支部的书记,她高兴地说:“支部建在河道上,民情民意就都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带头功能也发挥出来了,现在,有不少曾经被劝阻过的居民也来报名巡河呢。”

  这样的下沉,在上羊市街并不陌生。上世纪60年代组建消费合作社、70年代待业青年开起小餐饮店……都是百姓身边的党员想出的“金点子”。“前辈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想给街坊邻里当好‘大管家’,关键要时刻想着从人民中来,就要为人民服务。”时任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书记沈雪鸿说,从2014年开始,社区党委开始探索以功能性为划分标准,将党支部“下沉”到各个片区、网格的毛细血管中,“一个党员能带动一个楼道,一个支部就能带动一个网格。”

  一台“三顾茅庐”加装的电梯

  急难愁盼时党员“站出来”

  再过两个月,金狮苑24幢2单元加装的电梯就要完工了。看着旁边1单元、3单元已建成运行的电梯,第四支部党员高志福有些感叹:“真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啊!”

  2017年,有24幢的居民向社区提出想要“加装电梯”,可1单元不仅有居民和商铺,下面还是地下车库。这意味着想要加装电梯,还要做通45位车主的思想工作。

  急难愁盼时,高志福所在的四支部站了出来。

  这事得“走进家门才能聊得下来”,第四支部35位党员全体出动,挨家挨户做工作。“居民中有一户平时住在萧山,一户在上海。”高志福最开始吃了一鼻子灰,“无论在电话里怎么说,人家就是不同意。”

  高志福决定登门拜访。“那天是周六,下着雪,我开车去了萧山、上海当面做工作。”雪夜中看到高志福一行人诚心而来,两户居民的心门被一击而中,当场就签字同意。

  签完字,还要与电梯安装公司对接,根据居民意见不断修改方案……忙活了整整一年,这台凝结着四支部党员心血的电梯终于投用。全程零投诉的“奇迹”,在时任社区党委书记邹紫娟看来却并不意外,因为这正是上羊市街传承理念的具体体现:“微更新”时党员带头拆违建、疫情期间党员们衣不解带值守卡口……“陈福林曾经说过,‘办喜事,我帮着敲锣开道;酱园着火,我第一个跑去救火。’想让居民把社区当家,党员就得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2019年国庆节时,邹紫娟曾给“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前辈们”写过一封信:“你们那一代人扎实苦干,甘于奉献的精神和为民的情怀,我们时刻铭记着,并一直践行着。”

  72年来,作为上羊市街最鲜明的发展底色,“为民”二字正在街巷楼宇间描画得愈发深刻。

标签: 社区党委;居民;邻里;党员 责任编辑: 杨烁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为民底色永不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