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改革之城开出科创繁花 温州打造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
2021年05月27日 10:16:1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周琳子

  浙江在线5月27日讯(记者 周琳子)5月20日,“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再添新引擎,瓯江实验室成为浙江省第6个挂牌的省实验室。该实验室将聚焦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方向,打造“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塔尖重器”,全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温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瓯江实验室的运行,意味着温州创新发展从创新格局构建阶段,转入更加注重资源统筹、成果产出、融合转化和效应集成的新阶段。伴随风雨阳光,温州这座创新与改革之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独有优势,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打造“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中,开出似锦的科创繁花。

  当前,温州高新区综合排名已经跻身全国前50%,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跻身全省五大科创走廊前列。今年一季度,温州自创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4%,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46.8%,高于全省8.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速88.3%,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

  放大民企每一分科创投入

  温州是全国民营经济发源地,民营经济占比高达98%,被誉为“中国创业第一城”。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温州,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这里有众多的“中国产业基地”,有巨大的财富和资本输出,还有世间流传着的许多造富传奇。

  汇聚民营资源要素用在关键点,带动产业整体提档创新发展。温州出台科技企业培育“双倍增”计划等,培育出了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并在业内具有强劲竞争力的科创企业。就在不久前,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行业首台3万瓦超高功率激光切割机正式亮相。这一破解关键核心难题的新成果立即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该企业一季度产值接近4亿元,3万瓦超高功率激光切割机的订单就占了8成。

  在温州,企业主体已经突破30万家。要激发数以十万计的民营企业的科创活力,特别是在温州这种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地区,科技部门清楚地意识到仅仅靠政策引导是不够的。

  借助浙江大学等高校学科、人才资源优势,为企业“把脉”开“处方”。在温州瑞安,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便承担起了这样一位“企业医生”的角色。作为汽配之都,瑞安量大面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在这一综合体中获得创新设计、技术创新、双创孵化、成果交易、科技金融等服务,大大降低企业科技研发成本,放大企业每一分科创投入,以激起更大成果浪花。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协作,科创平台呈现“井喷”态势。截至当前,温州已引进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41个,培育建成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4个,带动建设全市市级及以上孵化平台149个。

  通过政企共同发力,当前自创区内培育创新型领军(瞪羚)企业达到34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25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847家,带动全市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万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39.3%。

  形成开放合作共享内外循环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浙江各地纷纷在沪布局“科创飞地”或“人才飞地”。温州是浙江最早与上海合作布局“飞地”的地区之一,“科创飞地”+“产业飞地”的“双向飞地”模式,推动了双方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的优势互补。

  让技术、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跨过空间阻隔、畅通流动,“飞地”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但“飞地”,并不是简单地把招商和研发中心搬到上海。温州市政府布局时,梳理了本地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共性技术难题,根据创新资源分布,实现精准对接。

  不久前,江苏镇江相关部门赴沪考察调研,一位调研人员感叹:温州与嘉定的飞地合作,能达到9.2万平方米,入驻29家温州企业,推动19项产学研和技术项目达成合作,绝不是偶然的“拉郎配”。

  互利共赢、水乳交融的一体化开放合作格局,让温州(嘉定)科创园、温州(紫金港)科创园、松江G60科创基地等科技飞地,在外推动了创新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创新资源跨区域开放共享。与此同时,温州也正积极搭建平台,让更多资源在温州本土汇聚,并实现互通共享。

  谁拥有青年科学家和前沿科技,谁就拥有决胜未来的优势资源,在温州举办了两届的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其背后深意正在于此。去年举办的第二届“青科会”上,包括12位顶尖科学家、113位院士在内的800余人参与峰会,其中70%为4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温州抓住峰会契机,充分发挥本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活力强劲的优势,构建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界融合”的创新路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温州举全市之力承办“青科会”,搭建全球青年科学家跨国跨界交流平台、合作机制,就是要让全世界“最强大脑”与“民营经济”激发碰撞,推动“温州制造”走向“温州智造”。去年,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强度、研发活动覆盖率、研发人员比重均居全省第一位。

  突破构建全新的科创生态

  “过去,在温州人眼里,能创业就是创新,而到了现在,他们认为,创新才是真正的创业。”温州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深有感触。科技创新已成为温州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结构调整,在加速加力中迈出新步伐。温州市委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实施“科技新政”30条,召开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会、“一区一廊”重大科创项目(平台)集中开竣工仪式,全面释放依靠创新、依靠人才的创新驱动发展信号。

  在温州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的案头,摆放着一大摞政策文本,这些意见布局了未来3~5年发展计划及政策导向,共同构成了自创区建设的“82条”配套政策体系。“我们要让真正投入创新研发的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最大限度共建共享自创区建设的成果和红利。”该负责人表示。

  有政策指挥棒,还有创新方法来助力。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温州谋划“科技大脑+创新协同”应用场景,实现高端要素集聚在自创区、科技孵化在大走廊、创新驱动在各层面、成果溢出在全市域,破除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实现便捷流通和开放共享。

  科技金融领域服务手段不断丰富。不久前,全国首单技术产权资产融资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温州12家企业以56项技术产权获得1.9亿元融资。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实施新兴产业培育“七步法”,打造全省首个“入园即贷”试点园区。

  成果逐渐显现的当下,温州又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把创新史继续写下去”。在刚刚举行的温州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温州市委在现有基础上谋划推出“四大倍增计划”,作为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抓手。其中科技型和高新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2020年翻一番。从结构上看,今年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中传统制造企业占比要达到50%以上,带动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超过11%。

  全国唯一一家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年创建成果几何?

  ■ 2018年2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自创区。

  ■ 当前,自创区以温州国家高新区为核心构建“一区五园”发展格局,以全面打造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为“一条主线”,打造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两大产业”,目标建设成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创新中心。

  ■ 三年创建,温州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年营业收入从974.87亿元增长到1355.25亿元,年均增长率17.9%;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率2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65.3%提高到81.1%;温州国家高新区排名进入全国前50%。

  (本版图片由温州市科技局提供)

标签: 温州;飞地;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驱动 责任编辑: 江小来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202105/W020210527369717726572.png

改革之城开出科创繁花 温州打造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