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记者探访杭州多处安置场所
心安处,就是“家”
2021年07月26日 05:26:22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浙报融媒共享联盟(杭州)集体采写

  2.3万建设人员住进国博中心

  “这里虽然人多,但晚上很安静。昨晚睡了个好觉。”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来自江西的亚运场馆建设者韩萍用三把雨伞、一卷铺盖,搭出了一个临时“小家”。

  24日,杭州市要求全市施工现场工棚内居住人员必须全部撤离到安全的应急避险场所。当天下午,2.3万多名钱江世纪城建设人员陆续被安置到杭州国博中心。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也首次启用航站楼作为避险场所,紧急安置机场三期建设工程11000多名建筑工人至机场三号食堂、T1航站楼、一号食堂、蓄车场、机场指挥部原办公楼和商业部办公楼等处,做好各项现场安置工作。

  “我们提供了1层和3层共计7个场馆作为安置点,面积约7万平方米,考虑到每个场馆内安置人数多达3000余人,我们派人24小时巡馆,实时检查空调温度等情况。”杭州国博中心工作人员说。24小时热水、充电宝……除了必要的硬件保障,安置点还为工人们提供方便面、火腿肠、简餐等食物。除了此前分发的2.3万只口罩外,钱江世纪城管委会还紧急调取了12万只口罩备用。

  在富阳区湖源乡中心小学安置点,村民江健红向记者展示了她收到的应急包,里面大到空调被、席子,小到脸盆、牙刷、一次性内衣,各种日常生活必需品都备齐了。在萧山区进化镇王家闸村安置点,广西人蓝柳林的两个孩子刚好来过暑假,安置点里的书画活动室和滑梯,让他们玩得很开心。在钱塘区白杨街道云帆小学体育馆安置点,党员教师成立“烟花”临时小课堂,给随迁工地的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和阅读指导。

  精神食粮送进安置场所

  放电影、看奥运、小型“音乐会”、急救知识培训……记者在各安置点看到,各地因地制宜,把避风雨的日子安排得很丰富。

  杭州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的公益电影放映队伍积极行动,精心选择了近30部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主题影片,把电影送进富阳区、萧山区、余杭区等地14个集中安置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共同防台、共渡难关的信心。

  7月25日14时许,记者在余杭区瓶窑第一中学临时避灾安置点看到,两名工人正在临时为转移人员开放的体育场馆打球。为了让转移人员“心安”,余杭区图书馆瓶窑分馆还在5个较大的安置点设置了流动阅读点,配备了图书800余册、期刊杂志200余册和报纸100余份。

  “想不到在安置点还能体验这么精修细剪的理发服务!”7月25日下午,在杭州大厦中央商城负一层安置点,54岁的江西大哥易再平照着镜子,十分开心。

  此前一天,为更好地安置群众,天水街道党建联盟单位杭州大厦主动将中央商城负一层的部分美妆、零售类店铺暂停营业,用来接纳安置700余名转移人员,并提供安保和保洁力量。杭州大厦一家美发机构的理发师储昭才还穿着“武林大妈”红马甲,与同事们在杭州大厦中央商城和浙江展览馆这两个安置点开展理发和垃圾分类服务。


标签: 杭州;余杭区;商城;大厦;航站楼;世纪城;萧山区;口罩;避险;钱江 责任编辑: 冯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心安处,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