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目前有2.7万名家庭医生与2024万居民签约。日常,他们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疫情期间,新冠疫苗接种人数骤增,要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核酸采样,为辖区居民科普防疫知识……正是这些平凡的健康守护者,始终在身边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个你和我。
在方舱式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内,一天走两万多步;一天打针900多剂次,下班时,手臂已经酸痛到难以抬起;汗水打花防护面屏,几乎看不清回去的路……
作为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们又冲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承担着最繁重的防疫工作。
双手被泡到发白,上厕所全靠定时器提醒
前几天,同事为杭州拱墅区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李申拍了一张照片,疫苗接种半天的她后背湿漉漉一片,工作服贴在身上。
“我们接种的地方是有空调的,但是隔离衣不透气,前几天温度高的时候,可能两个小时就湿透了,湿了干,干了湿,很正常,有时候,隔离服里可以倒出水来。”
李申的后背湿透了
因为流汗过多,还有人脱下乳胶防护手套后,双手被泡到泛白、发皱。
为了尽可能多地接种,加上穿着隔离服不方便,李申一般一个上午都不去喝水,这样可以减少上厕所的频率,只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一口气喝掉400毫升的水,那是真正的豪饮。
杭州市上城区丁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季忆在疫苗接种处负责登记, 她也是常常一坐就是半天,因长期不喝水、憋尿导致出现了血尿等尿路感染症状。同事们很担心她,众筹给她买了个定时器放在登记台。这个定时器每2小时响一次,每次一响,大家便催促:“季忆,快去上厕所!”
季忆的电脑前放着时钟
一天接种900多剂次,手臂肌肉都练结实了
一天打针900多剂次是什么感觉?
“接种的时候不觉得,结束时手臂都僵掉了。”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林芬笑着说,“这段时间,手臂肌肉都练结实了,应该很快有三角肌了。”
这次超长的工作量是在7月份的一个周六,因为是周末,到方舱接种点打疫苗的人特别多。平时,这里一天的接种量是3000多次,那天增加到6000多次。
林芬当天工作了15个小时。拿疫苗、开瓶子、抬手臂打针,这样的动作像是机械式的重复。
“晚上到家,手臂酸胀,第二天起来,整个脖子、背部都是紧绷的。”林芬说。
林芬在接种疫苗
手臂胀痛大概是所有疫苗接种人员的“职业病”。杭州市上城区南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倪轶,左手臂受过伤,装过钢板,本来抬举就不方便,但还是坚持去进行疫苗接种。
每一次开关冰箱取疫苗的动作,都会让她的胳膊产生痛感,有一天,她趁接种的空隙,抬举麻木的胳膊活动一下。
排在队伍里面的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见状快步上前,去给她按摩手臂。
“他说:你们一天下来,挺辛苦的。” 倪轶意外又感动,“太暖心了,突然就觉得没那么累了。”
每天走两万多步,她说全当减肥
每天小跑起码两万多步,这是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负责人倪丽华的工作日常。
在方舱,登记处医生不够了,接种台疫苗不够了,都需要她去调配,“一上班就是来回奔跑,几乎不可能坐下来。”
因为要做好每天疫苗剂量的统计,她上下班都要比其他人早半个小时。“腿脚会觉得酸痛,有时候开车回去,感觉油门都踩不下去。但比我辛苦的大有人在,我就当‘全场跑’是在锻炼减肥。”
倪丽华走路带风
除了疫苗接种,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还要为一些居家隔离人员以及特殊人群上门做核酸采样。
前几天,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施彦臻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护目镜等,全副武装好后上门入户为一位居家观察的入境人员做核酸采样。
采样结束后,对方说了一句话:“你防护面屏上都是汗水,确定能看得清回去的路吗?”
这让施彦臻觉得暖心又泪目,“这种天气这样出去一趟,真的是不中暑就算万幸。”
施彦臻在核酸采样
就在两天后,施彦臻和两位同事再次穿着全套防护衣物,到建筑工地为工人核酸采样。当天,她们三人完成了730份采样,脱掉防护衣物后,贴身的工作服,因为被汗水浸透,已经从白色变成了深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