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表示,数字信贷补齐了传统融资模式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短板,金融业要用好数字信贷这个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利器”,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注入信心和力量:相关支持政策频繁出台,力促融资量增、面,机构创新合作发力,让金融活水正在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在国新办举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到2021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93万户,同比增长29.5%。
范一飞表示,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审贷放贷流程智慧化再造,基于一体化中台沉淀可共享、可复用的业务能力,综合工商、税务等多维数据综合研判企业经营状况,降低研发、运营、风控成本,提升融资服务效能。
今年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要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拓宽金融客户覆盖面。
通知明确了,大中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线上线下、全流程的中小微金融产品体系,满足中小微企业信贷、支付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守“支小支农”市场定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信贷业务流程,鼓励开发线上产品,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便利度。
据悉,在已经出台的一些惠企政策尤其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基础上,人民银行将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在今年剩余的4个月,也就是9月-12月之内发放。此外,还将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包括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使用等。
“通过大数据比对,以软件机器人替代人工重复操作,服务效率提升20倍以上;每笔信贷审批成本缩减70%以上;提升金融机构30~40%的风险评估能力。”常年从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研究的杭州微风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风企)创始人潘成挺说。
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微风企就致力于基于企业财务、税务、发票、工商、司法等多维度数据,创新地运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AI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独有的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规则,深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为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桥梁。通过各金融机构,保持着日服务2000家中小微企业,目前,已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近100万家。
潘成挺认为,数字信贷在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应用场景则是,通过人工智能,深度挖掘企业的财务及税务数据,打通数据壁垒,强化金融科技在信贷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实现“信息”向“信用”的转变,从而精准匹配金融机构信贷要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