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3日讯(记者 钱祎 梁亮 通讯员 龚婵婵)9秒钟视频引发的网络诽谤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黑加油点的灰色产业链怎么形成?隐藏在“纸面服刑”之下的渎职问题如何挖出?……
1月11日,省检察院和浙报集团联合举办“法律监督:守望公平正义 守护美好生活”全省检察机关案例讲述会,从2021年度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的近20万起案件中选取10个典型案例,披露相关内幕,吸引近百万网友在线观看。
这些案例之所以备受关注,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个单独的办案故事,更能勾勒出我省检察机关履行职责、推动法治浙江建设的清晰脉络。
2021年,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读懂这些案例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浙江过去一年在法治建设上的新思路、新变化,从一个侧面管窥浙江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前行的方向。
法律监督,老百姓耳熟能详,但究竟什么是法律监督、如何监督?很多人都不甚了解。随着检察官们的讲述,我们走进这些案例的核心,探寻其破解密码。
公正
法律监督的“刚”与“力”
法者,天下之公器。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定位。
10个典型案例中,刑事案件办理、执行监督、行政检察、公益诉讼等,都直接展现了新时代司法机关的“刚”与“力”。
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却从未入狱服刑一天;被鉴定为严重精神疾病,却在一年内频繁跨省远行上百次……丽水市莲都区检察院检察官李国平讲述的故事,揭开了一起“纸面服刑”案件的黑幕。
↑ 湖州市南浔区检察院干警对未成年人保护配套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2020年6月,在丽水检察机关开展暂予监外执行专项监督时,一份司法鉴定书引起了李国平的注意。“刘青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无服刑能力”,在李国平看来,这并不合规。根据法律规定,司法鉴定书要求两名医师共同作出,并经主管业务院长审核签字,可这份鉴定书上只有两名医师签字。
带着疑虑,李国平找出刘青的案件材料。2018年6月因犯销售假药罪、非法经营罪,刘青被判刑10年6个月,因其怀孕生育,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一年,交由其原籍地外省某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一年后,该县司法局向法院提交了刘青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无服刑能力的司法鉴定书。
“之前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得病了?”李国平对此产生了疑问。于是,他提出找不同的机构重新鉴定,并调查刘青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的行踪轨迹,发现仅2019年,她就有103次火车、飞机出行记录,遍布10多个城市。2021年1月,莲都检察院向法院发出收监执行检察建议书,2月5日刘青被收监执行。
司法公正,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例外,更不能偏私。案件告一段落后,检察官仍未停止调查,及时将相关司法人员渎职问题线索及证据材料移送外省检察院,配合对方立案侦查。
→ “法律监督:守望公平正义 守护美好生活”全省检察机关案例讲述会现场。
同样是“零口供”,温州市检察院检察官项秉忠遇到的是贩毒案。前后4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才承认了贩毒事实。面对犯罪事实认定证据不足的难题,项秉忠顺藤摸瓜,从银行卡入手,破解“案中案”,揪出系列相关人员,在多地公安机关协助下,将该贩毒案全部涉案人员抓捕判刑。
“步入法治文明的今天,我们不能容忍对司法的践踏,也不能容忍对社会秩序的摧毁,这是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准则。”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在每一个案件中彰显公平正义,才能让群众打心底里满意。
杭州某制造企业高管职务侵占系列案办理期间,办案组走访被害企业,了解情况、倾听意见、反馈进展。
温岭市检察院检察官余汶君带来的,则是涉及社会公平的案例:“同样是违建,我被拆房、罚款,其他人却平安无事,这样公平吗?”面对当事人的质问,检察官决定一查到底。通过和国土等部门对接,确定全市涉非法占地等未执行完毕违法线索300多条,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现在绝大部分案件已执行完毕。
敢于监督,也要善于监督。2021年是浙江数字化改革元年,数字治理迈出新步伐,法律监督也越来越“聪明”。
在获得一条成品油违法线索,但对涉案人员、地理位置等毫无头绪时,嵊州市检察院检察官想到了用大数据检索和研发“成品油市场突出问题整治监督平台”等数字检察应用系统。结果他们不仅打掉一串黑加油点,还精准锁定违规企业,向多个部门发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税务稽查等领域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促使7家行政执法部门建立长效机制。
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看得见的公平正义,才能让更多社会公众相信司法公正。
温度
为民司法的“光”与“热”
“你所办的不仅仅是案件,还有他人的人生。”这是广泛流传在法律工作者之间的一句话。
为民司法,是贯穿2021年全省检察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法治浙江建设的关键。10个典型案例,几乎每一个都与民生息息相关。
“不管形势、条件、环境怎么变,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群众感情都不能丢。”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今天的司法为民,意味着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
“我没钱、没关系,官司怎么打得赢?”初见李平,他短短的一句话,就刺痛了舟山市检察院检察官虞丹阳的心。
李平是岱山县一位普通渔民,和祖辈一样,10多岁就下海讨生活,25年前和两位老乡合伙贷款17万元买船捕鱼,成为村里较早的一批致富带头人。然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17万元贷款全部亏光了。由于李平是船老大,贷款都由他出面办理。银行向法院起诉后,法院判决李平承担所有清偿责任。
“明明是3个人的债,凭什么让我一个人还?”李平憋着一口气,打赢官司成了他最大的执念。怎么办?从法理上讲,李平个人办的贷款,没有完全偿还,又没在规定时间内追偿,失去了追偿权,法院判决没有错;但从情理上讲,3个人的债他一个人背,是委屈的。
大多数打官司的老百姓,在乎的不仅仅是案件办结,还有让他们彻底信服的理由。虞丹阳跨海翻山,来到李平居住的小岛,走访当年的合伙人、渔民、村委会、镇综治办等,在李平家附近的基层检察室邀请大家参与公开听证会,对相关问题发表意见,也表达对李平的理解与同情。李平掩面哭泣:“其实这钱对我已经不重要了,我要的就是一个说法。”累积了多年的情绪在这一刻宣泄。当天晚上,李平就把足足有一人多高的信访材料全部烧毁,彻底打开了心结。
难事要办好,急事更不能落下。对检察官而言,天天和不同案件打交道,但对老百姓来说,或许一辈子只经历一起案件,因此办好每一起案件对他们的司法获得感都至关重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还要对群众诉求“如我在诉”。浦江县检察院检察官严冰倩讲述的一起“烦薪”事,便是有力佐证。因为只有口头协议,朱红等3名农民工艰难讨薪4年无果。在万分无助的情况下,他们走进了浦江县检察院的大门。
检察官详细了解案情后,向多名工友询问取证,查明朱红等人受雇且未收到工资的事实,随后建议他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申请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并协调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这也是民法典实施后浙江检察机关办理的首例支持起诉案。为确定具体工资数额,检察官将工友们收集的1154张收据一张张核对、计算,终于帮他们要回了工资。
司法并不冰冷,它的温暖覆盖每一起案件,还照亮了容易被人忽视的隐秘角落,把希望带给更多人。
“哪怕是一束小小的微光,也能发光发热。”湖州市检察院检察官章春燕通过办理一起未成年人被侵害案,推动办案及救助领域“一件事改革”,出台全省首个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工作标准。他们还成立被害人心理损害评估中心,规范落实一站式取证、民事支持起诉、综合多元救助等措施,给予受害人最大司法保护。
案件判决那天,章春燕收到受害人发来的感谢信,没有鲜花和掌声,但她比任何时候都激动。她说:“新时期为民司法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撬动了更大力量与价值。”
创新
服务保障的“专”与“变”
2021年以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战略决策,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先行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共同富裕的逐梦路上,浙江检察机关推出一系列服务保障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举措,重点关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内部贪腐等问题,释放出一个强烈的法治信号:引领社会价值导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面对市场主体权益被侵害,检察机关从不懈怠。宁波市检察院检察官薛璐璐娓娓道来:34年前,一家音响设备民营企业成立于宁波东钱湖畔,员工只有10名,如今已一跃成为全球音视频龙头企业,产品核心是企业耗时数年、投资2000多万元研发的独家“压缩器”技术。但在2019年8月,这家音响企业向公安机关报案,千里之外的广东惠州有一家“辉特”公司生产的数字调音台,与他们的产品几乎一样,核心就是“压缩器”技术。
虽然公安机关抓到了人,但一个难题横亘在眼前:犯罪团伙成员都是企业原来的员工,面对审问,他们异常冷静。检察官仔细学习涉案关键点的所有技术,精细列出补充侦查提纲,帮助收集核心证据,并攻破损失认定难关。最终,检察机关意见被采纳,犯罪团伙成员被判处侵犯商业秘密罪。同时,在检察官建议下,企业建立竞业禁止、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加强自我保护。
这家企业经历的,正是众多浙商在奋斗中可能遇到的难题。保障创新驱动发展,要从外部守护企业知识产权“密钥”,还要从内部为企业筑牢“法律之盾”。
一些企业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内部人员钻空窃取企业利益,但由于手段隐蔽,牵涉多人又往往串供,破解起来难上加难。
2017年12月的一个傍晚,杭州某外商独资企业中国公司4名部门高管忙着焚毁资料。原来,之前公司在梳理业绩时发现销售额和利润增长率下降异常,于是报案。公安机关初查,发现这是一起内部高管职务侵占窝案。案件立了,但办起来并不容易,嫌疑人否认,赃款多次周转……
杭州市检察院检察官李璐和同事们组成办案组,补充侦查证据1000余份,用4年时间将窝案7名主要被告人相继判刑,为企业追赃挽损4000余万元。企业重拾了信心,在2021年又投资10亿元,在杭州新建研发制造基地。
引领社会价值导向,还体现在与时俱进地守护公序良俗。
“人生被改写需要多久?也许是短短9秒钟,这是我办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害人的亲身经历。”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检察官孔凡宇一开口,就吸引了全场关注。
2020年7月,谷清在下楼取快递时被偷拍了一段9秒钟的视频,因网络诽谤遭遇“社会性死亡”。作为以公诉程序查处网络诽谤的全国第一案,该案激活了互联网时代公民人格权刑事保护的信号。因突出的标杆意义,该案入选2020年“全国十大法律监督案例”,也被写入2021年最高检工作报告。
新时代的法律监督,需要“专”的精神,也需要“变”的思维。“司法机关积极介入,拓宽被害人网络维权路径,彰显了依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坚定决心。”省法学会网络法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丛日禹如此评价。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的重要活动场域,每个人都可能和网络问题“狭路相逢”。
10个典型案例,是我省检察机关万千案件的沧海一粟。但通过这些案件,新时代法治文明进步正成为展示“浙江之治”的一扇窗。
(文中所涉案件当事人均为化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