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吉利正青春:总书记曾关心指导过的吉利控股集团,正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2022年04月07日 07:54:52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记者 陈佳莹 朱承

  【足迹·吉利控股集团】

  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前往台州临海考察吉利汽车工厂。考察结束后,他对吉利的人才培育、技术创新、独立开发和坚持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的战略理念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

  2014年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国王菲利普陪同下参观了已被吉利集团收购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根特工厂。

  2015年10月21日,正在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了中英合作的零排放巴士和出租车展览。这正是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后推出的全新车型。

  浙江在线4月7日讯(记者 陈佳莹 朱承)两周前,吉利人迎来了揭晓成绩单的紧张时刻:2021年实现总销量132.8万辆,连续5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现金流管理稳健,总现金达到28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交织,汽车行业频频遇困的当下,吉利控股集团用自身的稳健性给出了最好的回应。

  2003年,当时浙江唯一的车企吉利并不被人看好,习近平同志的到来让大家信心大振。同行人回忆,习书记还特意坐到吉利汽车里,手握方向盘体验了一下。他说,浙江应该有自己的汽车,要进一步发挥我们民营企业的优势,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紧紧握住自己的方向盘,锐意创新的吉利,青春勃发,已从当初年销量不到3万辆、营收不过十多亿元的民营小企业,成长为布局产业链,手握核心技术,拥有吉利、沃尔沃、极氪、路特斯等十余个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在自动驾驶、卫星、芯片、手机等天地一体化生态领域广泛布局的跨国科技集团。

  如今,以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的吉利翻开了发展新篇,“让中国汽车跑遍世界”的梦想,更近了……

  吉利长兴汽车生产基地内,机械臂在精准焊接。

  链主企业的引领

  增强供应链体系韧性

  清晨的太湖,一池春水被旭日映衬得波光粼粼。西南沿岸,总占地1470亩的吉利长兴汽车生产基地是吉利产业链布局中新落的重要一子。

  走出高铁站,车行仅5分钟,这座区位极佳的未来工厂便映入眼帘。新冠肺炎疫情刚发生时,记者也曾来此探访,偌大的工厂里进口设备满满当当,却困于缺少国外工程师前来调试设备。如今景况如何?带着好奇,记者匆匆步入。

  “刚接完一个经销商的催货电话,他们连展车都卖完了!”一见到记者,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长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CEO童志远就开启了甜蜜的“抱怨”:车子销量非常好,但这也是对供应链保障的考验。

  近年来,全球疫情持续动荡、芯片供应短缺、上游原材料涨价……汽车行业面临重重困局。在童志远看来,对吉利这样的产业链链主而言,要破局,靠的就是供应链体系的强大韧性。

  2020年初面对疫情,长兴基地打赢了一场场硬仗。童志远至今记忆犹新:为了抓紧复工复产,用公交车将2600多名吉利和施工单位员工接到长兴,结合几千公里路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点,集团制定专门的操作手册;为了保障云办公,迅速组建技术团队攻关,两周内开发出“吉利云办公”系统,边用边迭代……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协同、生态的竞争。越是困难、越要携手,‘强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童志远告诉我们,为此吉利专门建立起供应链伙伴“共创”战略联盟,通过定期开会互学,人员交流互济,逐步同步彼此的理念、标准和设计逻辑,建立产业链命运共同体。

  不久前,吉利上游零配件生产企业地通控股受原材料影响和自身管理体系建设限制,面临生产瓶颈,日产能缺口达到150台。吉利立刻投入支援,高峰期连续输出29人次协助生产、盘点库存以及发货。

  从组长、厂长、部长到常务副总经理,吉利长兴的几大团队负责人纷纷上阵,对地通控股开展全方位的“把脉问诊”式帮扶,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还输出管理经验。2个月后,地通控股完成了产量,提升了产能,还重建了质量体系,一跃迈上新台阶。

  这样的产业链互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长兴基地主楼4楼会议室里,总会传来热烈的讨论声,一场场“双向互动”正在这里上演:变速箱有异响、电池兼容无法通过,吉利会在第一时间归集用户反馈的问题,与供应商进行针对性技术攻关;供应商也会主动找上门来,与吉利一同展开“头脑风暴”,克服技术难题。

  “吉利就像我们的老大哥。”一位吉利供应商负责人如是说。当前,泰鸿、铭博、地通、豫新、拓普、普威、天津滨海中冠等40多家优秀的上游供应商已向这位“老大哥”聚拢,落户长兴,既保障了吉利供应链生态体系,也为浙江汽车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创新企业的进击

  完善科技生态布局

  安静、整洁、繁忙、有序,是记者走进长兴5G智能工厂焊接车间的直观感受。流水线上几乎看不见工人,几百台机器人正挥舞着机械臂精准作业——车身共计4600多个焊点,100%由机器人完成;巨大的转台设备,可同时制造4款车型,并根据MES系统下达的指令即时切换,满足工厂柔性化生产功能。

  “这是吉利的核心技术——模块化架构造车的优势,不仅能大大缩短造车周期,实现规模效应,还能在保持稳定质量的同时满足更多个性化需求。”童志远告诉我们,当前吉利已进入“4.0全面架构造车时代”,旗下SPA、CMA、BMA、SEA四大核心架构几乎可涵盖A0—E级所有车型。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央深改委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吉利人知道,要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必须以创新为灵魂,而对车企而言,打造属于自己的架构则是研发创新的关键。

  当造车变成“搭积木”,模块化平台正在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此,吉利投入巨大。目前使用度最高的CMA架构就蕴含了2000多名全球顶尖研发专家5年的心血,直接投入达120亿元。

  正如李书福所说:“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必须自己研发,持续创新,迭代发展。”手握架构造车的王牌,让吉利有了直面智能化和电气化挑战的底气。

  基于CMA架构,吉利迎来了产品和销量的大爆发,开发了包括沃尔沃XC40、领克、星越、星瑞、星越L等十余款汽车产品,累计销量已超120万辆。而得益于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架构,百度等一批企业抛来橄榄枝,与吉利的科技生态紧密融合,携手闯出一番新天地。

  创新不止于此。几天前,一场特殊的240小时极限环境挑战赛在吉利雷神动力新能源试验中心直播。

  从沙漠到极寒,在这个1∶1精准还原地域与气候的全域气候环境模拟舱内,“雷神智擎”经历了最高50摄氏度高温、最低零下35摄氏度低温、0至3680米的海拔变化以及10%至75%的相对湿度变化,成功挑战了中国极热、极寒、极高、极湿的“四极”环境。

  “把地球装进实验室。”在吉利动力总成研究院,混动系统项目总监李曙波向记者展示了这个极限气候环境模拟舱。他告诉记者,这场挑战意味着,在发动机这个中国车企传统弱势领域,吉利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新的雷神混动系统的性能,将打破日系车在混动市场的垄断地位。

  “吉利汽车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源自我们对技术创新的坚持,对用户体验的预判和满足,对研发坚定不移的投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手中有一份数据:近十年来吉利控股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超1400亿元,设计研发人员超过2万人,拥有2.6万项创新专利。在“2021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上,吉利排名第九,是前十中唯一的汽车企业,与一众科技巨头并肩。

  这意味着什么?淦家阅给出了答案:吉利已处在成为智能出行科技型企业的临界点。

  持续布局电池、芯片、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卫星导航、高精度地图和核心零部件……仔细分析近年来吉利围绕大出行的一系列科技生态布局就会发现,跨过临界点,只在咫尺。

  跨国企业的洞见

  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北京时间上午8时,宁波杭州湾新区,极氪智能科技工厂忙碌了起来,一辆辆银白色的极氪001以每2分钟一台的速度驶出流水线;

  北京时间下午2时,位于瑞典哥德堡的沃尔沃工厂开始运转,全新的沃尔沃XC90陆续下线;

  当国内夜色渐深,英伦电动车考文垂整车工厂、沃尔沃美国南卡罗莱纳整车工厂相继苏醒………

  中国、瑞典、英国、美国……一天24小时,吉利制造从未停歇。这是一条属于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时间线。

  吉利早已认识到,对于车企而言,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意义非凡,理念、技术、人才、市场的深度互动将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12年来,吉利完成了“蛇吞象”收购沃尔沃汽车集团后使其扭亏为盈的壮举。成功也发生在马来西亚“国宝”宝腾汽车身上,被吉利收购两年后,宝腾的销量一跃而起,连续3年实现销量和市占率的双增长。

  从被视为“蛇吞象”,到海外车企的“救星”。吉利多年来的良好口碑为其带来了新的丰收:2021年吉利汽车累计向海外市场出口11.5万辆,比上年增长58.2%。

  吉利出海的背后还有更深的逻辑:在残酷的“练兵场”里获得快速成长后,才能更好地引领中国汽车消费大市场。

  2021年,吉利控股超35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中,国内国外基本上各占一半。“就汽车产业而言,一定是全球化的产业。全球合规的前提下,既要做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篇文章,又要做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篇文章。”在最近一次内部分享中,李书福说。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逐渐迎来“消费升级”。2021年,极氪智能科技横空出世,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说:“极氪有别于传统造车与新势力模式,实现智能纯电的快速进化,开拓纯电发展第三赛道。”

  为了满足国内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极氪诞生之初就在后台开放了个性化定制自由选装,拥有着数以百万计的差异化点——在传统制造模式下,这个数量仅为300至600个。

  吉利对多元化新能源策略的坚持也在国内市场迎来丰收,旗下高端产品大众化的系列产品“中国星”2021年总销量超20万辆,日前推出的全能混动车型星越L雷神智擎Hi·X再次受到市场热捧……

  为了成为一家优秀的跨国企业,在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同时,吉利也正大刀阔斧地进行着内部改革。

  今年,李书福宣布辞去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逐渐淡出公司经营。这是吉利作为跨国企业“充分授权、依法合规、考核清晰、公平透明”的经营智慧:只有这样做,才能让管理层有权、有责,才能真正体现三层治理结构。

  “人总是会老去的,但企业可以永葆青春。”李书福如是说。

标签: 吉利;车企 责任编辑: 庞舒青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202204/W020220407284838335794.jpg

吉利正青春:总书记曾关心指导过的吉利控股集团,正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