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精准帮扶低收入群体 共富路上“一个不能少”
2022年04月11日 14:35:50 来源: 温州日报 记者 夏婕妤 实习生 刘洁瑜

  今年元旦,家住乐清市天成街道万泽前村的困难群众赵大爷收到了民政工作人员送上门的“幸福清单”。在这份“幸福清单”里,详细列出了他享受的相关救助政策以及相应的救助金额,这给今年79岁、言语残疾四级、无子女的赵大爷吃下一颗安心养老的“定心丸”。

  建设“全龄友好”城市,温州要怎样让更多像赵大爷这样的低收入人群实现“老有所依,弱有所救,贫有增收”?今年两会,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要关注社会低收入群体,重帮扶、促增收,在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两会点题

  怎样给“低收入群体”更多关爱?

  今年两会,关于建设“全龄友好”的呼声此起彼伏。参会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期盼,温州要彰显“全龄共享”城市气质,聚焦“一老一小”和低收入群体,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每个细微处,让每一个生活在温州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就在今年3月25日,温州正式印发了《进一步帮扶特殊群体推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意见》,围绕困难群众、残障人士、老年人、困境儿童等12类特殊群体,梳理整合14个部门涉及的基本生活保障、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综合帮扶政策,形成一张覆盖全市的特殊群体帮扶政策清单。

  市政协委员丁吴女就结合这份“政策帮扶清单”,提交了《关于健全我市低收入人群帮扶救助机制的提案》。她说,虽然温州在低收入人群帮扶救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前期调研中,她发现温州低保人群救助保障金标准偏低,低边人群帮扶政策缺位,且现行社会救助模式单一。针对上述问题,丁吴女提出不仅要大力拓展社会救助覆盖面,努力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同时也要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探索“物质+服务+社工”社会救助新模式。

  市人大代表吴建胜的议案则围绕畅通包括低收入人群在内的弱势群体诉求通道,希望政府部门能牵头设立长效机制,及时给予他们支持与帮扶。他说,温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应率先创新建立“扶弱救残”巡查机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采取针对性保护,打通弱势群体发声渠道,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问计专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解码共同富裕,需要健全低收入群体社会帮扶体系。要怎样给低收入人群更好的扶持与救助,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温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的卢志敏从新出台的《进一步帮扶特殊群体推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意见》入手,介绍了温州对低收入人群的帮扶政策。他说,除了政策帮扶外,健全低收入人群社会帮扶体系,发展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为困难群众提供长效帮扶也非常重要。温州可以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服务共建”的原则,联动党政群团、救助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覆盖全市、线上线下一体的救助服务模式。

  “温州要着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加强低收入人群的技能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温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研究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村金融研究室主任陈露认为,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培训,能解决低收入人群“缺技能”的难题,可以增强其自我“造血”能力。除此之外,发展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可以促进低收入人群就业,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经济收入,让低收入人群得到生活保障。她建议温州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加大政策的保障和扶持力度,同时动员社会组织、致富能人、在外乡贤及企业等社会力量一同助力低收入人群实现共同富裕。

  在一次赴永嘉县鹤盛乡调研中,温州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学教研处主任陈中权看到了文化对低收入人群的帮扶作用。他说,经过艺术包装的乡村蒲扇、永嘉“阿婆粽”等土特产在城市里供不应求,带动了农村低收入人群创业和就业,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种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采取“发展型”救助,能增强低收入人群的内生动力,实现救助模式多样化。

  百姓期盼

  精准帮扶,提升安全感幸福感

  “对低收入人群的帮扶,可以将现金救助、物质帮扶和技能传授相融合,形式更加灵活。”温州市民监督团成员王美凤曾经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在老旧小区工作多年,她深知低收入群体生活的不易。她说,虽然温州有很多帮扶政策,但条条框框限制太多,让低收入人群望而却步。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多做宣传,将政策落实到位,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得到实惠,做到精准帮扶,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安全感、幸福感。

  有着十多年社工经验的任笑民非常关注低收入人群的救助与帮扶。她说,除了需要资金和政策上的帮扶外,低收入人群还需要人文关怀。尤其是对于贫困人群或残疾人士,他们同样渴望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因此,要多宣传、多鼓励,帮助他们独立和坚强。

  网友“WOW”的弟弟是一名低保户,她在留言中讲到,低保是社会对低收入人群的特殊关爱,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她希望社会除了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外,还能引导有能力的低收入者实现创业或再就业,让他们变“被动救助”为“主动自救”。

  热心市民期盼:相关部门能兜底线、织密网、善帮扶,为低收入困难群众构筑一张安全网,在共富路上实现“一个都不能少。”

标签: 精准;帮扶;低收入;共富 责任编辑: 江小来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精准帮扶低收入群体 共富路上“一个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