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石镶嵌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温州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近日,瑞安陶山民间工艺大师李庆龙、李成者父子组织制作的巨幅彩石镶嵌作品《清明上河图》进入收尾阶段。这幅采用石雕、浮雕与花板雕刻相结合的彩石镶嵌作品宽1米,长20多米,耗时三年时间创作,利用世界各地彩石,仿照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明上河图》版本镶嵌而成,重现彩石镶嵌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从业五十多年,做过很多作品,这幅《清明上河图》算是对我彩石镶嵌生涯的一次总结吧。”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李庆龙看着《清明上河图》,眼里流露出难以言说的喜悦。
四大名石齐上阵
走进陶山镇霞林村的陶峰工艺雕刻厂,电磨声不绝于耳,一张张黑白图纸被整齐地挂在墙上,偶有几张镂空的图纸散落在桌面,还有沿着线条标注的蓝黑墨迹。
“这是设计图纸,改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李成者说,《清明上河图》共六部分,目前刚刚完成第五部分。“父亲对每件彩石镶嵌作品创作的要求很高,都要亲自指点把关。他说作品是永久给人看的,容不得一点马虎。”
眼前的《清明上河图》一改原画青绿典雅的风格,各色各样的彩石流光溢彩,雕刻或拼接成一座座富丽堂皇的院落建筑,灰白色的路面、街道上络绎不绝的车辆,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人物、场景栩栩如生,细而不繁,妍而不媚。
彩石镶嵌《清明上河图》局部
李成者告诉我们,这幅作品内含3000多个人物,采用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种彩色石头镶嵌而成,有青田石、鸡血石、寿山石等。“我们把《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放大4倍,把它做出来,上面用的石头是全国各地的彩石,四大名石都用进去了。”李成者说,除了彩石以外,作品还用了牛角充当人物手中的马鞭、撑杆等。牛角又细又坚固,解决了彩石磨细容易断的问题。
山水树木的造型与原图要一致,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然后配色、剪好粘贴,再进行选料,加工切割、雕刻镶嵌,打磨上蜡,无不用功,还有彩石色彩的搭配,道道工序慢工细活,其中的艰辛旁人难以想象。
李成者在精心雕刻每一件组件。
为了创作彩石镶嵌版《清明上河图》,李成者等人先把原画放大到描摹纸上,再根据画上的场景、人物等选择彩石,并对彩石进行切割、雕刻创作。雕刻完成后,将彩石根据画上的各种元素一一镶嵌在大理石板面上。在制作中,把所需镶嵌的图纹形状在板面上刻凿出来,然后把切好形状的彩色石片嵌入相应的凹槽内,在凸出的石片上雕凿或磨平。全程需要经过画稿、勾形、排列、刻线、砑格、配石、框架、填漆、镶嵌、雕刻、粘贴、打磨、上蜡等15道工序才能完成。
层层镶嵌显透视
这幅《清明上河图》彩石镶嵌作品的订单,是2018年陶峰工艺雕刻厂从深圳一家公司接过来的,光图样设计他们就花费了近三个月的时间。
“这种巨幅从来没做过,而且因为是传世名画,一开始感觉没法下手。”李成者表示,平面作品和立体作品有很大区别。在尊重原图的基础上,他们利用“落差感”,让建筑物、人物等最终在一个平面上,使得《清明上河图》在彩石镶嵌技艺上有另一种呈现。
李庆龙、李成者父子在制作巨幅彩石镶嵌作品《清明上河图》
雕刻拼接需精雕细琢,作品中,不仅有大面积的亭台楼阁,还有窗格、波浪、树叶等细小的线条,最细的部位需要用针刀一刀一刀细细雕刻。“我们每人一天最多只能雕刻一棵树或者两扇窗户。”李成者介绍道,精雕细琢才能让作品的整体呈现通透感,需要很深的功底。人物脸部细节的处理也是一道坎。要想做到3000多个不同人物神态逼真,难度非常大。有的人物只有米粒大小,对师傅的手艺要求非常高。“特别是有些人物的脸部,要拿着放大镜去把它刻出来,这种属于微雕类型的,难度很高。作品上前排的人物稍微大一点,有两三公分,后排的有些人物只有一颗米竖起来那么大,要把脸部刻出来,这个难度就非常高了。”李成者说。
彩石镶嵌技术性很强,艺术性要求也相对高。比方说木雕,选中一种材料,确定画面后,往里面刻就可以了,而彩石镶嵌材料很多,一个人的衣服和裙子颜色也有不同,就要找不同颜色的玉石进行搭配,如此才有层次感。
每一棵树,都选择不同颜色的石料来雕刻以达到层次感。李庆龙在划样。
“你站在画前往上看,会发现作品上的东西其实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站在《清明上河图》前,李成者如数家珍。考虑到这幅作品将被挂在墙上,参观者是仰望的,因此李成者等人在设计时充分结合了视觉特征,调整雕刻方法,让作品上墙后达到最佳透视效果。
传承接力后继有人
1971年出生的李成者从10多岁开始就跟随自己的父亲李庆龙学习彩石镶嵌技艺,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了。
作为一门艺术,彩石镶嵌不仅需要具备如“宝石学”“矿物学”等知识,还要学习掌握国内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知识,以及工笔绘画等美术基础。
“做彩石镶嵌难,难在提炼主题,难在构图绘画,难在选料、色彩搭配,难在雕刻镶嵌的有机结合。大件作品,甚至要历时数年,属慢工细活,再加上资金投入大,没有恒心、决心,是难以完成的。”李庆龙说,传统镶嵌所用的材料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硬度相对较低,创作时手拿金属刀具就可以雕刻。而彩石镶嵌的叶腊石大多数硬度比较高,手持普通金属刀具难以刻划,要用金刚砂加水来研磨,这样制作的工时就比传统镶嵌工艺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据李庆龙介绍,由于彩石的硬度较高,加工切割过程和雕刻中会产生很响的噪音,对人的听力有一定的影响;产生的粉尘,也对呼吸系统有影响,所以加工时要戴防尘用品。另外,由于彩石重量大,手拿雕件加工时,要有相当的体力,一个大的雕件往往要雕上很长时间,所以创作者还要沉下心来,不能浮躁,要专注用心地做。
李庆龙告诉我们,彩石镶嵌的发展历经曲折。鹿城、瓯海、瑞安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事彩石镶嵌人员达200多人,但因销售市场不畅,致使大多数制作人员纷纷改行转业。目前,温州只有二三十位老艺人仍在继续从事彩石镶嵌行业,这门技艺濒临失传,目前在陶山镇从事这一行业的不到10人。
李成者说:“在《清明上河图》创作过程中,我向父亲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希望把彩石镶嵌技艺传承下去,做得更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