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守护好绿水青山,不断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是当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点。
新的赶考路上,开化依托“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整合优质农旅资源,以品牌打造提升,带动全县产业发展,助推百姓增收致富。
再过半小时,开化今年第二场“共富比拼”即将开赛。全县15位乡镇长,将从“产业发展、三项收入、招商引资”等五道题中,随机抽题,现场述职。
乡镇长们最紧张哪道题?
开化县林山乡乡长 余成根:最紧张还是怎么样增收。
开化县音坑乡乡长:我担心抽到我们“三项收入”,跟我们全市跟全省比有差距。
开化县村头镇镇长 林华:如果我做得好我多说一点,做得不好我就多检讨一点。
下午两点,擂台赛正式开始。乡镇长们轮番上台,使出了浑身解数。
两个小时后,三个得分最高的乡镇拿到了流动红旗,排行靠后的三位乡镇长,每人领到一面黄旗。
现场评委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 姜益锋:黄旗背后是增收,农村本身就是短板,怎么样把短板给它补长?接下去还有很多路要走。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正是开化眼下最大难点。在县农业局,这张全县农民收入明细表显示,开化36万人口中9成是农民,尽管近10年的收入增幅连年接近两位数,但绝对值至今在山区26县中排名倒数。
开化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副主任 汪晓燕:增幅在全省排名也是靠前的,但农民绝对值收入,2021年看,我们只有23165元。
开化县发改局局长 詹里增:无论是一二三产都存在着比较散、体量比较小,“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让大家能够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相关收入的增长。
去年3月,开化推出“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希望借力区域公用品牌来赋能从农产品到餐饮文旅等全方位产业提升。
在距离县城一小时车程的何田乡,负责品牌运营的县“两山”公司投资部责任人楼泽文,正带着团队挨个村子摸底。这两天,团队正尝试给“钱江源”品牌引入30万斤清水鱼。在龙坑村,我们遇到了60岁的返乡村民游舍荡。年初,老游刚包下100平方左右的两口塘,尝试养鱼。
开化县何田乡龙坑村村民 游舍荡:现在的鱼也难养一点,会生病。
养不好、卖不掉,是村民的普遍担心的问题。为了让老游吃下定心丸,楼泽文带来一张特别的销售合同。
这张合同,是“钱江源”品牌首创的新模式“期权鱼”。“两山”公司先预付订金、村民再安心养鱼。这样一来,不仅让老游有了每年上万元的保底收入,也让越来越多村民加入“钱江源”品牌体系。
开化县两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 楼泽文:对于“钱江源”品牌来说,缺得最多的就是好产品。对于养鱼户来说,他们缺得最大的就是市场端。针对双方的两个痛点,就采取金融化、期权化的模式。
确保养殖全流程符合“钱江源”标准,“两山”公司还定期给村里送来水产专家,手把手教学。
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开发中心主任 金婷:我们的鱼原来只有18块一斤,但是我们是有“钱江源”的生产标准的,销到宁波北仑是128块钱一份。
不久前,钱江源开出旗下首家餐饮门店,这道“桐村三层楼”正是最受消费者喜欢的“开化十大碗”之一,所有食材来自“钱江源”区域公共品牌清单。乡野里的萝卜、粉丝走出大山,从“成吨卖”变成了“论盘卖”。
开化县两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浩:我们壮大了一产,引进了二产,发展了三产,实现了我们整体共富的一个闭环。
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如今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已梳理出钱江源味道、农品、民宿、山泉四大产业体系,基本构建从初端农产品种养殖到终端服务的闭环。仅去年,“钱江源”授权的农产品销售达1.9亿元,受益10万多农户。接下来,“钱江源”还计划在五年内打造80多个特色农产品体系,助力开化农民人均增收12%以上。
开化县委书记 夏盛民:接下来,开化将用好“一县一策”,培育做强“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让开化好山好水卖出好价钱,让老百姓“人人有更好的事做,家家有更高的收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