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老师俞俊渝:漫漫家访路

字体:
—2025—
09/09
15:18:06
2025-09-09 15:18:06 来源:潮新闻 朱张津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余杭第二高级中学的政治老师俞俊渝又像往年一样,踏上了家访的路。但这一次的家访有点特殊——今年12月,他将正式退休,这场家访,或许是他37年教学生涯中最后的家访。

  “从1985年首个教师节那年怀揣着教育梦想走进大学校园,到如今粉笔灰染白了双鬓,真的舍不得这片讲台,舍不得这些孩子。”俞俊渝的话语里,满是对教育事业的眷恋。

  家访不是简单的“走一趟”

  俞俊渝是土生土长的临平人。1989年,他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当时的临平中学任教,工作第一年,年轻的俞俊渝就挑起了班主任的重担。初出茅庐的他,面对台下一群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心中只有一个纯粹的念头:“一定要把他们教好。”

  俞俊渝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因学生调皮引发的家访。“学校附近有个溜冰场,几位学生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出去,结果有个孩子不小心受了点伤。”得知消息的俞俊渝心急如焚,立刻从学校翻出学生的档案,决定上门探望。可因为当时学生只留下一个模糊的村庄名,连联系电话都没有。俞俊渝只好骑着自行车,一路打听着找到村子,再挨家挨户询问学生的住处。“找到他家时,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父母都在地里忙活。”回忆起这段往事,俞俊渝说,具体聊了什么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反复叮嘱孩子,“别再偷偷跑出去冒险了。”

  如今的家访,早已没有了当年挨家找的窘迫,但俞俊渝的初心从未改变。这几年,他最远从临平跑到了余杭的鸬鸟镇。“家访不是简单的‘走一趟’,而是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真实的成长环境,同时帮家长理清家庭教育的思路。”这个暑假,他依旧带着这份真诚,行走在家访的路上。

  不断学习跟上学生步伐

  俞俊渝坦言,教育的形式、学生的状态都在变,但教师的专业性与责任心,是永远不能丢的根本。

  “以前信息不发达,学生获取知识全靠老师‘传帮带’,我们必须多学多积累,才能给他们讲明白;现在不一样了,孩子们通过网络能接触到各种信息,有些新鲜事比我们还懂。”俞俊渝说,这种变化反而成了他的动力,“逼着自己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学生的步伐。”

  这么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俞俊渝对教育的理解愈发深刻。“一开始遇到调皮的学生,我会直接指出他的问题,慢慢明白‘堵不如疏’。调皮不是‘坏’,只是孩子的天性,不能用成绩一把尺子量到底,多鼓励、多引导。在学校里,遵守纪律、认真做事、和同学老师处得融洽;走出校门后,有担当、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就是好学生。”

  无论是当班主任时每天早早守在教室门口,陪着学生上完晚自习才离开,还是不再担任班主任后,依旧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俞俊渝一直坚守着这份职业的初心,他给年轻同行们留下了一句心里话:“讲台虽小,能载万千桃李;岁月虽长,需守一份初心。愿你们以热爱为灯,护学子前行,终见繁花满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教师节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家访不是简单的‘走一趟’,而是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真实的成长环境,同时帮家长理清家庭教育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