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24年等一回!传承版《牡丹亭》全本归来,再叩问“什么是爱”

字体:
—2025—
11/19
10:05:42
2025-11-19 10:05:42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戴佳轶

  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似乎习惯了浅尝辄止的交流、速食般的感情。这时候如果再一本正经地问一句“什么是爱”,自己都会觉得有点傻气,甚至俗套......

  但偏偏有一出戏,用了四百年的时间,把“情”字唱得感天动地,把“爱”演得生死相许。那就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它不只是教科书里的一段古典爱情,更是一场关于“遵从内心,活个尽兴”的生命宣言。

  2025年11月21日~22日,杭州剧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的传承版《牡丹亭》(上下本)将重磅登场。由昆曲名家杨崑与黄金搭档毛文霞联袂主演。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2001年之后,浙版《牡丹亭》首次以接近“大全本”的规模完整呈现,从《游园惊梦》的怦然心动,一直演到《回生婚走》的感天动地。

  受访者供图

  为什么要看《牡丹亭》?

  去感受一场“活过来”的古典爱情

  昆曲作为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凝聚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而《牡丹亭》作为昆曲经典中的璀璨明珠,至今仍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这部剧作讲述了一个为情而死、因爱重生的动人故事。深闺中的杜丽娘在礼教的束缚下,依然听从内心的呼唤,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遇相知。这场邂逅点燃了她对真挚爱情的渴望,令她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追寻理想,最终得以还阳与爱人团聚。

  《牡丹亭》所展现的“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观,突破了传统伦理中情与理的冲突,汤显祖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此。

  杨菎在进行昆曲分享。受访者供图 肖岳/摄

  “现在来看昆曲的年轻人很多。”杨崑说,“大家都会被杜丽娘身上那种敢爱敢恨、有原则的性格所感动。”这话从她口中说出,格外有分量。因为今年,正是杨崑接触昆曲的第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她与杜丽娘这个角色相互陪伴,彼此滋养。她懂杜丽娘那被深闺束缚,却依旧为梦中之爱冲破生死的力量,在当下有多么珍贵。“我演过那么多闺门旦,最欣赏的,就是杜丽娘的至情至性。”

  为什么《牡丹亭》好看?

  台前是极致美,幕后是汗与泪

  杨崑与毛文霞,这对合作了十多载的老搭档,被戏迷们称为“天选杜柳”。杨崑姿容端丽,眉目含情,天生是大家闺秀的样子;毛文霞俊雅修长,一身书卷气。两人往台上一站,不用开口,就是一幅动人的古典画卷。全本《牡丹亭》是对体力的巨大考验,尤其是上本,要连唱两个多小时,几乎没得休息。“上本比下本累多了,唱腔之外,还要注意走位、身段、动作、眼风等。”

  《牡丹亭》排练现场。受访者供图

  但为了在台上完美呈现杜丽娘十几岁的少女状态,三十年后的杨崑,依然坚持每天练功。“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这句行话,她身体力行。《牡丹亭》从9月份开始排练,耄耋之年的昆曲大师王奉梅老师几乎全程跟着,“王老师平时都要睡午觉的”杨崑说王老师陪大家熬到中午一点多也不肯先走。

  《牡丹亭》的排练现场。受访者供图 樊樊/摄

  王老师时而还会起身上前,亲手为她“抠戏”。一个转身的力道,一个眼神的收放,都细细拆解。为了更贴近角色,杨崑在王老师的建议下去学了书法和国画。“画眉时要有画眉的样子,泼墨时要有泼墨的样子。杜丽娘对青春和自由的渴望,我得演出这种感觉来。”

  这,就是昆曲的传承。它不是冷冰冰的模仿,而是老一辈艺术家倾尽毕生所学的点燃,也是两代艺术家在舞台上下的交流。

  这场等待了二十四年的全本之约,自9月开票以来,演出热度持续攀升。“好多香港的学者专家和曲友都来预订了,现在售票平台上位置靠前的票已经售罄。”杨崑透露。

  快来互动,赢取两天演出套票!

  读到这儿,您是不是也心动了?无论您是资深昆曲爱好者,还是对昆曲充满好奇的小白,我们都想听听您与昆曲的故事。

  是某一句唱词击中了您的心事,还是某一次观演让您爱上了水磨腔的婉转?

  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欢迎来潮新闻“钱报朋友圈”发帖。我们将从所有发帖的朋友中,选出五位幸运儿,每人赠送昆剧《牡丹亭》(上、下本)两天演出套票一张!

  11月末,让我们在杭州剧院,共同感受这场跨越世纪的情感共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牡丹亭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