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嘉兴图书馆活动区学习3D打印
浙江在线杭州10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金许斌 编辑/汪江军)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平台。
明天,全国各地图书馆“带头人”和海内外公共数字文化领域专家将集聚杭州。由浙江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办的全国首届公共数字文化(浙江)论坛将在浙江图书馆开幕。
论坛为期两天,以主旨报告和专题交流的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与研讨。
浙江图书馆首届理事会成立为浙江公共文化发展献计献策
全国首届公共数字文化论坛明日开幕
今天下午2点,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接受浙江在线记者专访,介绍了此次论坛的相关情况。
全国首届公共数字文化论坛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服务”为主题,由文化部全国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宏、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吴建中等业内专家学者做主旨报告,浙江图书馆馆长徐晓军将介绍浙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成果和未来规划。OCLC(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副总裁王行仁、康奈尔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郑力人、康考迪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帕特·里瓦等海内外业内知名人士参与主题讨论。
据悉,本届论坛将分为3个分论坛,讨论新形式下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行有行规家有家规,我们举办这次论坛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公共数字文化体系,并将这个体系应用到浙江各个县市区,让老百姓在网上能轻松获得所有文化知识。”刘晓清表示,让文化资源市场与行政执行相结合,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是举办此次论坛的重要目的。
明天将出席开幕式的浙江图书馆理事会会长钟桂松说:“浙江是数字文化发展大省,我们理事会今年多次对浙江的公共文化发展提出的意见,举办此次论坛也是一个契机,让更多的专家为浙江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献计献策。”
全省网络图书馆浏览量达1290多万次
首届公共数字文化论坛能在浙江举行是有原因的。按刘晓清的话说,浙江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近年来,老百姓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畅通。
永丰村位于嘉兴东部,共有2800余人,村里的文化中心设有“农家书屋”,藏书3000余册。永丰村的“农家书屋”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设有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村里的专职文化员李姜雁是书屋的管理员。
和大型图书馆有些不同,“农家书屋”图书的借都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完成。如果有村民想借书,李姜雁打开“农家书屋”APP,点开借书系统,扫描读者的市民卡和书上的二维码,借书就算成功了。
除此之外,“农家书屋”里的4台电脑里的资源库和全省图书馆联通,村民可以浏览全省图书馆共享的电子书、摄影花艺学习视频、期刊等资源。类似这样的图书馆基层服务网点全省共有44886个。
目前,全省图书馆可共享5.8亿条中外文文献信息、480万种图书书目信息,280万种图书可原文传递,可全文阅读电子图书120万种。据2015年省图书馆的数据,全省网络图书馆的浏览量达到了1290多万次,电子书阅读876万次。
“老百姓越来越习惯通过PC端和移动端阅读书籍和获得知识,所以未来我们也会朝这方向继续努力。”刘晓清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