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每年约一半地质灾害预警来自梅雨季节 浙江发布梅雨预警大数据报告

字体:
—2022—
06/13
15:50:38
2022-06-13 15:50:38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黄清瀚 记者 翁宇君

  浙江在线6月13日讯(通讯员 黄清瀚 记者 翁宇君)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每年6-7月,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并稳定维持在我国华南地区,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不断输送到浙江上空,在浙江中北部地区形成了一条稳定持久的强降水带,这就是梅雨。由于此时高温高湿,物品极易受潮霉烂,因而又有“霉雨”之称。6月13日下午,浙江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发布《浙江梅雨预警大数据报告》,根据省气候中心最新气候态(1991-2020年)数据统计,浙江平均入梅时间为6月8日,平均出梅时间为7月8日。历史上最早入梅日在5月25日,最迟入梅日在6月27日。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梅雨期间预警呈高发态势。据浙江预警大数据统计分析,近5年浙江梅雨期年平均发布预警1614.4条,约占全年预警发布总量的25.5%;2020年梅雨期预警发布量超2200条,相当于平均每天有超过50条预警发布,在当年的预警总量中占比高达34.0%。

1.jpg

  从预警类型发布来看,梅雨期间浙江发布的主要预警类型包括暴雨、雷电、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大风、大雾、高温、山洪灾害、冰雹和城市内涝。其中暴雨预警是绝对的主角,年均发布量达787.8条,约占梅雨期预警发布总量的48.8%,同时也达到了全年暴雨预警发布总量的43.6%;2019、2020年梅雨期间发布的暴雨预警均超过了1000条,在当年全年暴雨预警信号总量中的占比超过60%。紧随暴雨之后的是雷电预警,年均发布量达360.2条,而2021年最多,高达683条。

2.png

  梅雨期间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土壤大量吸水饱和后变得极为松软,极易引发山洪暴发以及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近5年梅雨期间全省发布的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预警数量,分别占全年该类预警发布总量的50%和35.4%,出现频率非常高。

3.jpg

  梅雨期间,不仅预警发布数量大,而且预警级别也比较高,尤其是暴雨预警,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梅雨期年均发布量达到了13.6条,而2021年更多达27条。这也体现了梅雨期间强降雨出现的几率较高,易引发城市内涝、农田渍害等问题。

4.jpg

  从历史极值来看,2020年,浙江经历了综合致灾强度近30年最强的梅雨,获“暴力梅”称号,梅期长达50天,浙中北梅雨量633毫米,为1951年以来第一位。钱塘江流域发生流域性洪水,新安江水库超历史最高水位达108.45米,建库61年来首次开启9孔泄洪。当年全省共发布了1031条暴雨预警、427条雷电预警、461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52条山洪灾害预警,其中暴雨、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数量在对应类型预警全年发布量中占比均超过了60%。

5.jpg

  面对严峻雨情、汛情,全省各级预警发布机构将通过短信、微博、微信、网络直播、户外显示屏和预警大喇叭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号,联合各防灾减灾责任单位开展应急联动处置,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调度及时、处置有效,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报告根据2017-2021年梅雨期间浙江省预警信息发布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梅雨;灾害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梅雨期间预警呈高发态势。据浙江预警大数据统计分析,近5年浙江梅雨期年平均发布预警1614.4条,约占全年预警发布总量的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