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青年科学家共绘未来科学愿景 人工智能与科学十年国际会议在杭州举办

字体:
—2025—
09/25
20:30:12
2025-09-25 20:30:12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肖乐 记者 汪雨晨

  浙江在线9月25日讯(通讯员 肖乐 记者 汪雨晨)当前,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科学发现的方式与科研共同体的组织模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十年”的全球倡议框架下,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推动实现其目标的关键赋能者,为基础科学发现注入新动力,助力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构建可持续的未来。

  9月24日,“人工智能与科学十年国际会议”在杭州举行。来自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科学”的融合发展,共绘未来科学愿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指出,人工智能是科技向善的工具,能够与“科学十年”相互推动,帮助科学家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王坚引用了艾伦·图灵在一份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即“一个人配备了纸、笔、橡皮擦并遵循严格的准则,实际上就构成了一台通用机器”,并进一步阐释,“人工智能就是另一种纸和笔,能帮助人类拓展其创造力,应对全球性挑战。”。

活动现场 图源之江实验室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缩短科学发现周期、帮助人类应对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莉迪亚·布里托(Lidia Brito)介绍了在“科学十年”框架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动人工智能普惠方面开展的工作,包括开放科学倡议等。她呼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等的发展,为人类和地球福祉服务。

  本次会议上,之江实验室还牵头发布了两项重要倡议——“AI科学边界挑战”倡议以及“橄榄叶计划”倡议。

  之江实验室科学模型技术总师薛贵荣系统阐述了构建科学模型的路径,同时介绍了之江实验室打造021大科学模型的探索实践以及“AI科学边界挑战”倡议。“AI科学边界挑战”旨在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且适合利用人工智能方法攻关的科学难题,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的深度融合,拓展人类科学探索的边界。倡议面向全球科研人员、机构以及公众,计划于2026年4月在“2050大会”上公布第一批获奖题目,并于同年底发布阶段性成果。

  之江实验室计算星座技术总师李超作“三体计算星座”主题分享,并介绍了“橄榄叶计划”倡议。该倡议由之江实验室联合鸿擎科技、雄安新区科学园、蚂蚁技术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旨在充分发挥“三体计算星座”作为太空计算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资源优势,践行开放科学行动,在太空中变革科学研究范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普惠。之江实验室与合作伙伴每年将提供1-2颗计算卫星作为“橄榄叶计划”实施载体,用于太空科学载荷搭载试验和太空智能应用验证。该计划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方案,通过开放太空计算和数据等创新资源,提供科学载荷搭载和应用验证服务,支持开放科学发展。

  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的革命,更是科学革命的工具。之江实验室正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科学”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全球合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人工智能;科技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9月24日,“人工智能与科学十年国际会议”在杭州举行。来自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科学”的融合发展,共绘未来科学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