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3日讯 两则新闻,碰到一起让人感到颇有意思。
一则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学校要研究布置学生暑假作业,严禁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另一则是,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7月1日发布的“浙江省2018年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情况”显示,47%的家长期望孩子将来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但只有60.5%的母亲、49.5%的父亲每周陪伴孩子读书学习在3次及以上,15.1%的母亲和22.2%的父亲表示从未或几乎没有陪伴孩子读书学习。
不知从何时开始,学校给孩子布置的创新性、实践性作业,往往都要家长代劳。家长往往对这些“形式主义”的作业苦不堪言,但又敢怒不敢言。现在,教育主管部门严禁要求家长代劳。这是对家长的温情“解套”,无疑也是对长期以来“代劳型作业”过多现象的回应。
但问题来了。学校被严禁要求家长代劳学生作业,那么家长的时间释放出来以后做什么?在这方面,第二则新闻显示的数据是这样的:每周陪伴孩子读书学习在3次及以上的家长,母亲的比例是60.5%,父亲的比例是49.5%。
平心而论,如果仅仅从比例上看,这个数据并不低。但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这样的陪伴,是学校要求家长陪伴孩子做作业所致,还是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无忧无虑、自然而然地读书?另一方面,还有15.1%的母亲和22.2%的父亲表示从未或几乎没有陪伴孩子读书学习,这就更不对了。
调查方提醒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关注不如参与”。这是颇具人性关怀的。但是,在笔者看来,还需要更进一步,参与也需要有质量的参与、有温情的陪伴。如果只是按照学校要求,满肚子怨气地坐在孩子旁边,等着替老师批改作业,那这样的陪伴于家长于孩子都是一种负担。
所以,家长需要提升陪伴关怀意识。学校应该在作业上放过家长,但家长自身该尽的陪伴责任还得尽。有时候,放下手机默默地坐在孩子旁边,打开一本书,就胜过一通说教。另一方面,这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把好事做到底,真正彻底地“解放”孩子和家长。因为总体而言,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还是偏多,而家长陪伴孩子做作业的负担同样也是十分沉重。这一点,相信有孩子入读小学以上阶段的家庭,都有切身体验——希望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认真面对并加以解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