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一场名为《东田的度过》的影像展吸引不少观众驻足,一张张照片,讲述了桐乡市洲泉镇东田村的40年变迁。
在这些展出的照片中,一幅长达12米的巨幅东田村“全村福”格外惹眼,照片里,2337位村民喜笑颜开,引得参观者纷纷拍照留念。“现在信息发达,但平时都在天南地北,能把450多户家庭凑齐了,这个村不简单!”前来参展的市民赵丽丽羡慕不已。
记者了解到,这张照片拍于今年5月1日,当天,东田村村民齐聚在赵汝愚纪念馆广场的钟楼前,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在无人机航拍下,定格下这一幸福瞬间。
拍摄全村福,正是《东田的度过》影像展的最后一场活动。这场活动是由东田媳妇王新妹一手策划,她平时爱好摄影,办展的目的也很简单,“影像是有温度的,能勾起大家共同的回忆。”王新妹说,希望东田村的蝶变故事,能让更多人受到启发,激励大家拼搏向上。
一场影像展,道尽东田巨变。据悉,这次展览以东田村历史、当下村貌、改革开放下的乡镇企业发展影像以及村民家庭影像作为线索,借鉴田野调查的方式,展示了一个普通江南水乡古村的历史性变革。策展小组共走访了41个家庭,收集历史图像504张,来自10家单位的照片500多张,从中精选照片,并采访拍摄。
提起东田,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到足佳皮鞋,有不少人或许穿过。曾经,上海淮海路70多家百货商店,家家都有卖足佳皮鞋。
“咱东田村能富起来,完全靠大家敢想敢拼敢干,这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王新妹对布展的照片如数家珍,向参展的观众娓娓道来照片背后的东田创业故事。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江南大地,看着不少村子发家致富,东田村时任村支书陈永泉坐不住,他也想办厂带动村民致富,却苦于没有门路。于是,他找到上海胶鞋一厂技术科长郑鹏路,郑鹏路给村里出了“办皮鞋厂”的点子,还为村里在上海找了5位“星期天师傅”。1979年,东田村在旧礼堂办起了皮鞋厂,商标用的是上海皮鞋老字号“足佳”。第一批皮鞋问世以后,很快俏销市场,皮鞋厂第一年的利润还只有3773元,到了1981年就猛增到609万元。
时光荏苒。如今的东田村,就像费孝通先生笔下的“江村”一样。
东湖碧波荡漾,湖心一点小岛,湖边回廊蜿蜒……我们走进东田村,秀美风光一览无遗,江南水乡的悠然生活映入眼帘,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东田村党委书记费荣平告介绍,这些年,村里先后投资近两亿元,建起了东田公园、村民文化中心、东湖公园、赵汝愚纪念馆等文化休闲设施,相继获得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浙江省级文明村”“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称号。
由表及里,小村正在开启新的变化。我们走进村口的足佳鞋业市场,不少村民在这里开了工作室,架上一部手机,化身网络主播,把村里生产的皮鞋销往全国各地。一天下来,从东田村要往外发出20000多双皮鞋。村民沈银萍是圈内小有名气的主播,拥有160多万粉丝,每月能卖出1万双鞋。
目前,东田村从事电商产业的有数百人,也有外地的年轻人来到东田村创业。如今,电商“云经济”已经成为鼓起村民腰包的全新经济模式,去年,东田村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万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380万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