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4日讯(记者 金梁)从47254亿元到73516亿元,浙江GDP实现“三级跳”,仅用了五年时间。
这五年极不平凡,尤其是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7万亿背后蕴含着诸多艰辛和突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浙江将省域发展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坚持重塑传统优势,以数字经济激活一池春水,为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有效路径;面对疫情的大战大考,浙江率先推进复工复产、有力助企纾困,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的基础上,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物质基础。
五年来,浙江GDP年均增长6.7%,高于全国年均增幅;人均GDP年均增长5.1%,是全国的1.40倍……量的合理增长让人欣喜,质的稳步提升更令人振奋。
重塑传统优势
熟悉浙江经济的人,对“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不会陌生。
进入新发展阶段,浙江制造遭遇新“困局”,产业链受阻、成本上升、能源危机等挑战明显增多,突围势在必行。自2020年以来,浙江连续三年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扫清障碍。
变化有目共睹。绍兴柯桥的纺织业脱胎换骨,用数字技术破解环境污染等痛点,“一块布”实现进化迈向中高端;温州龙湾将每一寸土地用在刀刃上,腾出的土地换来百亿级项目,智能装备等新产业集群已现雏形;宁波北仑对低效用地进行二次开发,突出“亩产效益”核心导向,倒逼企业“瘦身强体”。
一腾一换之间,浙江的产业根基愈发稳固。2021年,全省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
更具深意的是,不显山露水的中小企业走上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2016年以来,浙江在全国较早探索开展隐形冠军企业培育,每年开展省级隐形冠军企业认定,并建立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库。浙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是在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及培育库里优中选优产生。2021年,浙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达到470家、149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身强体壮”的产业集群,瞄准了一个世界级目标。这几年,浙江把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奋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和服装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今,浙江已形成产业规模超100亿元产业集群108个、超1000亿元产业集群17个,其中占全国产业规模比重超过10%的制造业集群8个。
立足产业优势,浙江企业在搏击风雨中成长。阿里巴巴、物产中大、吉利控股……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已成为历年榜单上的常客。2021年,浙江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量创下历史新高,累计达8家,增幅居全国第一。
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有形之手”,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负降本,坚定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两年前,浙江在全国省域层面出台了第一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为民企发展保驾护航。“感受到了浙江民企的春天!”企业家们道出心声。
再造创新优势
行走之江大地,处处感受着创新潮涌。
从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到云城、青山湖科技城,一条瞄准未来产业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在加速崛起。号角声声中,之江、良渚、西湖、湖畔等省实验室正式启航,阿里全球总部、vivo AI全球总部、OPPO全球终端研发总部等产业项目正在落地……
这一切只为了一个目标——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这些年来,浙江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打造创新策源地,为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创新底座。
两组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 支出首次突破2000亿元,人员数量年均增长10.8%;发明专利授权量59796件,是201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6%。
在创新的浪潮中,数字经济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7年,在原有信息经济的基础上,浙江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为发展主线,全方位、系统性地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将其作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的涟漪不断荡漾开,深深浸润着之江大地。
传统企业站上了“智造”潮头——基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未来工厂”让生产、管理、物流到检测等各个系统实现了联网互通;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以数据为资源要素,“产业大脑”成为政府侧和市场、生产端与消费端之间的最佳媒介。
区域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当青石板连接起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经济成为桐乡发展最快、最有想象空间的产业;位于浙西南边陲的山区小县遂昌,数字经济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桥”和“船”。
网易、海康威视、浙江大华、浙大中控……一大批浙江籍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涌现,在部分领域实现全球“领跑”或“并跑”;中国第一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用法治力量为数字经济发展护航。
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这股“数字风”不仅激发了澎湃新动能,更让浙江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有了底气。五年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依次达9.5%、9.4%、10.0%、10.9%和11.4%,产业规模领跑全国。
融入国家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回首五年征程,各种国家战略与浙江紧密交织。这意味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浙江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与时代和国家“同频共振”。
面朝太平洋航道,背靠长三角经济圈,在长江航道“T”型结构的交汇处,坐落着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首超12亿吨,连续13年蝉联世界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准箱,稳居世界第三;荣获全国质量奖,代表全国大港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宁波舟山港已是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的“定海神针”。
这个港口何以长成?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剑宏说,宁波舟山港牢牢抓住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和区域合作,实现了东方大港向世界大港的跨越式发展。
宁波舟山港的巨变,是浙江将省域高质量发展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的一个缩影。值得期待的是,东向广阔大海,西拓欧亚大陆,一条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出现,彻底打开了浙江开放的格局。五年来,浙江不断提升这条“黄金通道”的辐射能力,东向依港出海,“一带一路”国际航线突破100条;西向依陆出境,打造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开辟“中欧班列+海铁+海运”多式联运新通道。
数据印证了浙江对接国家战略的脚步。五年来,我省进出口总额由22202亿元增至41429亿元,2021年度进出口规模首次居全国第3位。2021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4227亿元,是2016年的2.1倍,占全省进出口的34.3%。
全省域全方位参与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是浙江定下的另一个目标。2019年的安徽芜湖,10个一体化项目签约;2020年,沪苏湖铁路联合开工;2021年,太湖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重大项目建设启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多来,重大项目频频落地、加速推进,浙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服务好一体化大局,又赋能省域高质量发展。
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浙江片区气象日新,一条条省际毗邻公交开通,一个个产业项目乘势而上,一项项民生项目补齐短板,一体化的成色愈加鲜明。
迈上7万亿的新台阶,只是新征程的开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跃升,浙江只争朝夕。
图为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资料照片)。 记者 姚颖康 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