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杭州,头雁如何高飞

字体:
—2022—
07/18
07:22:02
2022-07-18 07:22:0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世琪 祝 梅 王逸群

  编者按:城市是观察一个区域发展质量和动向的窗口。在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浙江11个设区市都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面对新定位,11个设区市底气何在,短板是什么,发力点在哪里?本报今起推出《“城”势而上》系列观察,关注城市升级进阶方向。

  浙江在线7月18日讯(记者 王世琪 祝 梅 王逸群)从杭州出发,一小时能到哪里?

  走绕城高速西复线,可以领略德清的自然风情;搭乘杭海城际铁路,轻松去海宁观潮;住在滨江区,乘地铁就能往返绍兴主城区;坐上杭衢、杭台高铁,通往山海的路不再漫长颠簸……

  更强的带动作用、更高的城市能级,近年来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让杭州的“圈子”越来越大。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唱好杭甬“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

  这是杭州的下一站。

  但有几个疑问横亘在目标之前——在强城如云的长三角,杭州成为第二个国家中心城市机会几何?作为浙江头雁,如何飞得更高,把浙江带向更远?

  热门选手

  省党代会期间,杭州接到要以头雁担当更好带动全省实现“两个先行”的任务。

  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正是检验头雁成色的重要标准。

  国家中心城市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目前,全国已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花落谁家,备受关注。

  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筹办亚运会,得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双重“光环”加持,剑指国际化大都市的杭州,无疑是有力的竞争者。

  在竞逐中,城市自身能级并非最重要的条件,区域带动作用才是关键。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杭州兼具省域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双重身份,是浙江集全省之力培养的“选手”。

  杭州的辐射带动能力,是很多城市难以比拟的。嘉湖联手打造环太湖城市带,离不开上海与杭州的双重带动作用。杭台铁路、杭温铁路、杭衢铁路等交通要道,不断缩小浙西、浙南与浙北和长三角腹地的时空距离。

  未来,随着浙江省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杭州的辐射范围可以进一步向南向西延伸至皖南、闽北、江西等国家中心城市覆盖较为薄弱的区域。

  此外,在全国视野下,上海与杭州的搭配,和重庆与成都很相似。一个直辖市搭配一个省会城市,后者实现对前者辐射带动能力的有效延伸,同时能够加强跨行政区划的协同。

  即便如此,如何继续提升辐射带动力,仍是杭州面临的问题。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杭州企业对嘉湖绍等都市圈城市的投资明显提升,但对宁波的投资比重却在下降。

  未来,杭州若要进一步提升带动作用,必须以产业数字化为切口,与宁波唱好“双城记”,建立起更密切的产业互动关系,持续提升对浙中、浙南的影响力。

  在城市布局上,网状布局比核心点状布局更利于带动周边发展。

  杭州要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打造多中心化的城市群网络格局。“‘网络’二字很关键。”秦诗立说,在省域一体化进程中,杭州要懂得联动协同、借力使力,加快完善这张网的建设。

  “接下来,杭州继续推进轨道交通为重点的一小时通勤圈建设,探索基于社保卡的民生领域‘一卡通’,谋划推进都市圈医保异地结算相互免备案、跨区域名校集团化等都市圈同城化民生实事项目,增强都市圈同城化凝聚力,多维度完善城市群网络。”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两个密度

  唱好杭甬“双城记”,是杭州发挥头雁作用的重要路径。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两城要在提升综合能级的基础上实现协同联动。

  当下,杭州能级进一步提升的最大难点,在于经济发展速度不及人口集聚速度。

  经济学家周其仁在《城乡中国》中阐述过这样的观点:人口聚集推进经济聚集,反过来再刺激人口聚集,这就是城市化的动态进程。如果一座城市环境的、技术的、制度的和观念的条件能够维系经济聚集超过人口聚集,且经济密度(城市GDP的区域占比)高于人口密度(城市人口的区域占比),那么这座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动力相对充足。

  照此观点,杭州情况如何?

  参考浙江统计年鉴,浙江省、杭州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记者发现近五年,杭州的人口密度低于经济密度,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比较充足。

  但另一方面,人口密度上升趋势明显,经济密度曲线则相对平稳。这意味着杭州必须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促成人口集聚与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破题”的发力点之一,在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21年,杭州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2.0∶29.8∶68.2,二产总量偏低,“专精特新”型企业较少的短板,相较其他同类型城市较为突出。

  “杭州制造,并非走传统制造业的回头路,也不是简单地提高制造业产值比重,而是要在已有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优势之上,找准与制造业的结合点,培育更多高端制造。”在杭州市经信局副局长钮健看来,杭州正直面短板,用更大的力度,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精尖”——建设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低碳等五大产业生态圈;全市域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市领导担任五大产业生态圈链长,统筹、协调全市各项资源;出台“专精特新”政策,实施五大行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梯队……

  城市的有机更新以及未来产业的链条式培育,都非一时之功。杭州的城市化进程,也意味着其在争取产业、企业落地时最大的资本不再是传统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

  那么,杭州的优势在哪?这指向第二个发力点,创新策源力。

  浙江省已全面布局十大省实验室,其中7家在杭州,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更是一条创新要素密度空前的主动脉。

  最新公布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共有192项在杭单位牵头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奖,再创新高,占全省63%。杭州在市党代会报告中直接提出要争取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雄心彰显。

  杭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拥有了强大的科技支持,杭州也在努力进一步打通科技与市场的转化通道,既要推动数字经济二次攀登,也要全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数字视觉等战略性产业。”

  以唱好“双城记”和培育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杭州作为省域发展的“龙头”、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棋子,必须始终保持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决心和魄力。

  初心不改,头雁必将高飞。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杭州;辐射带动能力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