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续影响下,被誉为经济“压舱石”的标志性产业链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一位专家形象地称之为:“牛郎”还在,“织女”也还在,可“鹊桥”变成了“断桥”。
一场产业链保卫战,在浙江打响。今年6月,浙江省经信厅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围绕全省标志性产业链,以“数智赋能、集群顶梁、工业奋进”为主题,以超常规力度与举措组织百场以上对接活动,吸引万家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加。两个月来,136场对接活动在全省各地举办,吸引1.7万余家企业参与,对接工业项目847个、专业人才2157人。目前相关企业已落实订单861.8亿元,融资2137.6亿元。
企业串成“链” 堵点咋打通
畅链是产业链的“生命线”。
8月1日,盛夏的岱山,海风努力对抗着暑热。同一时间,一场同样火热的石化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在这里举行。聚焦浙江制造业的支柱之一——石化产业,10余个产业链项目在活动现场成功对接。
在此之前,“十链百场万企”活动已瞄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数字安防、智能装备等浙江关键产业链。
同时,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也纷纷举办具有自身辨识度的产业链对接活动。宁波专门制定《宁波市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系列对接活动方案》,今年6、7两月开展“专精特新”——技能人才双洽会、宁波市汽车行业整零对接会、磁性材料产业链对接会等,累计参与企业2171家次,对接订单额度118.8亿元、对接融资307.2亿元。桐乡围绕智能传感、光伏、智能汽车和新材料等本地主导产业链,先后举办5场产业链对接会。在光伏专场会上,桐乡本地光伏组件工厂跟嘉兴市秀洲区、海宁市等地的光伏龙头企业接上了线,签订了采购供应合同。
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原本互动频繁的产业链对接几近停摆,极大束缚了浙江经济活力的恢复。浙江围绕重点产业链举办专项对接活动,旨在让产业链迅速修复加固,经济重新活跃起来。
对接活动的实效如何?
“公司每年芯片需求不下10万片。”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上,绍兴全兴精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文华,向在场集成电路企业发布了汽车芯片需求。作为全球汽车转向系统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全兴精工正积极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
对接活动后的一个月里,何文华已先后接到了4家杭州芯片企业的合作需求。“就像‘我肚子饿了,你刚好有面包’。”何文华说,目前,公司已与其中一家芯片企业就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用芯片达成实质合作,产品已送样,接下来将植入全兴精工的产品中进行测试。
与何文华一样,温州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让大,也收获不小。今年初,吴让大颇为“受伤”。精心研制的最新款激光切割产品,准备在上海举办的专业展会上重磅发布。因为疫情原因,最终改为线上发布,效果大打折扣。“我们也会举办小范围的产品对接、工厂参观等活动,但号召力和影响力不够大。”吴让大坦陈。
在7月初的“十链百场万企”智能装备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上,吴让大作为推介嘉宾,好好秀了一把绝活,“奔腾激光3万瓦切割设备,在10毫米厚钢板上,切一个异形孔,包含穿孔和切割时间,仅需0.85秒……”博得阵阵掌声的同时,奔腾更收获了好几批前来询单问价的潜在客户。“我们有了展示的机会,企业获得了新的订单,尤其在今年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这样的活动有效提升了我们企业知名度。”他说。
经过一场场精准的对接,越来越多产业链上的堵点,正在慢慢疏通。
数据显示,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和浙江主动有效作为,浙江产业链断供断链状况在长三角率先全面缓解。6月,浙江产业链预警畅链指数达到90.62,比4月、5月分别提高2.33、4.36个点。
重塑已开启 怎样抓机遇
畅链只是第一步,稳链同样不可或缺。
畅链稳链并不是简单地复原,而应该是借机重塑。在这过程中,往往存在新的机遇。
就在智能装备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中,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和位于萧山的杭州中德传动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4万台套减速机采购协议。前者是国内智能包装领域龙头企业,后者是中国减速机行业领军企业。
和以往纯粹的采购不同,这次合作更多是联合开发。“疫情后,进口元器件涨价厉害,且供应周期长,使得公司不得不审视自身供应链安全,从而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与技术实力过硬的本地供应链企业合作。”永创智能副总经理张彩芹告诉记者,此次与中德传动的合作,将通过建立产品标准、提供整机测试环境,实现双方协同开发。她还提到,萧山减速机产业集群本身就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使得公司可以与集群中的更多企业一起开展深度合作。
目前,永创智能已在杭州及周边集聚了105家产业链上游企业,形成紧密的供应协同配套,2021年其对上游企业的采购额达6亿元。
有专家认为,对浙江的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区域,眼下需要建立紧密型的产业链供应链系统共享网络体系。即通过政府引导,建立起以技术能力连接在一起,而非传统的依靠低成本、买卖式的链接,才能经历“风吹浪打”。
以“十链百场万企”活动为观察窗口,记者发现,构建以技术能力连接为纽带的“链”,成为大势所趋。
就在7月29日,乐清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当天“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智能电气产业链专场上,同列工信部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榜单的乐清电气产业集群与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在乐清签订了建立全国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跨省协作机制的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在产销研发等领域开展集群间跨省合作。
乐清电气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以县域为主导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低压电气占全国市场份额达65%。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则以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新能源装备等为主,其中,高压继电保护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
就产业链而言,乐清电气产业集群是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的上游。此次合作既能为乐清电气产业集群企业拓展更为稳定的销售市场,也能让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输出更多解决方案,实现资源、技术互补,促成两大集群共同发展。
事实上,两地上下游企业早已开始“链”接。“过去我们曾是南京国电南瑞的断路器供货商,如今我们成为了协同研发伙伴。”乐清企业天正电气副总裁葛世伟说。天正电气与南京企业国电南瑞联合开发的融合断路器今年上市,上半年就为天正电气新增了3000万元产值。尝到了联合研发的甜头,两家企业又启动了用于光伏系统的并网重合闸产品研发,产品计划在今年9月上市。
这两年,看似无形的产业链,经过突发疫情的“压力测试”,充分向大家展示了其“大象无形”的强大威力。因此,浙江各地各显神通,尽力在其重塑过程中寻找更多机遇。
在嘉善,一个光通信产业集群正在崛起。近年来,围绕光通信,嘉善纵向整合光通信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横向联合相关配套企业。2022年,嘉善立下了力争完成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产值900亿元,实现增加值140亿元以上的新目标。
宁海瞄准的是一条全链式千亿级“光伏+储能”产业链。上游谋划布局硅材、锂、钴等产业,中游布局电池片、光伏玻璃、储能系统集成等产业,下游打造“生产制造+电站建设+储能+运维服务”四位一体光储产业服务型制造业总部经济新模式。
而杭州余杭区正瞄准智能计算产业链发力。当前,由浙江大学和余杭区政府联合投资的浙江“脑机”交叉研究院项目顺利签约。该项目由数位院士领衔,将为余杭孵化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脑机”新产业高科技企业,计划建成一支1000人左右理工信医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其中引进D类以上人才400名。
强链与强企
关键靠什么
实现标志性产业链自主可控,更具韧性和竞争力,这是浙江的目标。
“走高端化路子,要把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省政府特约研究员凌云说,在做大增量上,要强链、补链,围绕产业链“招大引强”,形成移不走、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并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品牌提升,最终让两类企业,即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越来越多。
在浙江多地,记者看到了生动的探索实践。
7月中旬,制造热土衢州再迎百亿级大项目——吉利“三电”系列项目。该项目聚焦新能源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及储能系统的生产。
吉利的青睐,不是无缘无故。这两年,衢州通过牢牢咬住产业链,做透了一块锂电池的文章。凭着在正极和电解液部分环节中的优势,衢州实施精准的产业链招商,慢慢集齐了一块锂电池所需的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领域,形成产业闭环,从而迎来了如今“花香蝶自来”的良性局面。
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是强链的核心。一家优质的链主企业,背后就是一条强韧的产业链。在此方面,浙江家底也不薄。就在8月3日,《财富》杂志公布最新世界500强榜单中,浙江9家企业入选,总数创下历史新高。另外,浙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这样的企业越多,产业链关键节点就越能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浙江大地上。此轮产业链对接活动,充分吸引了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截至目前,活动吸引了全省近1500家龙头企业和上千家专精特新企业参加。
眼下,强链最为迫切的,是需要打通标志性产业链上的技术断层、断点。记者注意到,在多数“十链百场万企”产业链对接活动中,都有一个特设环节——由科技主管部门现场发布相关产业链上“揭榜挂帅”的项目,吸引产业链上企业主动承担多项“揭榜挂帅”项目,打通产业链上的“卡脖子”堵点。
对此,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建议,可深入分析浙江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关键领域清单,精准分析关键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卡”,尤其要加快建立重点产业关键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及成品的自主供应体系,寻求供应链替代方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